中国信通院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2.72亿部,同比下降22.6%,其中,5G手机出货量2.14亿部,同比下降19.6%,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8.8%。
面对行业前所未有的“寒冬”,手机厂商依然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如我们所熟知的:纷纷推出自研影像芯片、刷新记录的快充和存储、深入操作系统底层无人区以及不断打磨的折叠屏等。
回看整个2022年智能手机的发展,你会发现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波涛汹涌,而创新成为唯一的生存法则。更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行业格局也迎来了久违的变化。从中华酷联、华米OV向“VO荣米”演变。
01
创新重在持续 如静水流深
细数创新,这些年围绕手机影像力的技术升级被提及最多,因为影像力已成为大众购机要素中最核心的功能。
在去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表示,每天有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表朋友圈,其中照片6.7亿张,短视频1亿条。可以看到拍照、照片分享已经几乎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
魅族mx4 zol
伴随这样的变化,手机摄影被赋予了更多含义。在此情形下,对手机影像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自然成为各大手机厂商重投的领域。此外,影像一定程度上也被打上了高端的标签,而进入高端市场又是所有手机厂商的夙愿。
从2019年到2022年,旗舰机型的主摄在像素级别上明显经历了先“盲目追高”,再重归理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厂商都抛弃了盲目追求“高像素”的思路,转而以超大底、高感光、全像素对焦和追焦、高品质光学镜头、高规格防抖设计作为旗舰新机的设计方向。
来自索尼IMX989的一英寸超大底是去年主摄的风向标。夏普最先搭载,小米12S Ultra紧随其后,徕卡光学系统的加持下,小米的影像力较以往提升不少,但也因为大底导致突兀的镜头设计遭到不少用户吐槽。
相比之下,三个月前发布的X90系列,搭载深度调校的蔡司一英寸T*主摄。无论是镜头材质、镀膜技术、还是影像力表现上都要更胜一筹。这离不开vivo在影像这条赛道中长达十年的不辍耕耘,以及对消费者本质需求的洞察。
第八届江苏互联网大会
自研芯片,则是去年影像力的另外一个风向标。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所有产业的共识,华为“卡脖子”之痛则加速了手机领域核心技术的自研进程。此外,从某种程度而言自研也意味着拥有高端的属性。
在华为海思之后, vivo、OPPO、小米纷纷进入了芯片自研,虽然还未到SoC的级别,但从ISP、NPU到电源管理芯片可以看出,头部品牌不断勇闯芯片深水区。
小米是继华为之后较早在芯片领域开始投入重兵的,其以互联网惯用的投资、并购手段,在芯片市场攻城拔寨,只可惜芯片行业不是简单的金钱交易,需要对芯片产业有着深入的技术沉淀、前瞻理解和人才储备。所以,小米的芯片之路并不顺利。
在自研图像相关芯片上,vivo的路径很稳健。在此之前,vivo已在影像上有着多年的技术沉淀和对用户的深入洞察。更重要的是,与芯片厂商展开前置合作,较早介入芯片调教,相比之下,这样的试水可少走弯路。例如 2019年vivo和三星的合作,深入到芯片定义阶段,这为日后自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目前,vivo的自研ISP芯片已经迭代至第三代,成熟度上行业里最高。今天,如果单从影像力的表现来看,vivo应该是行业公认的数一数二。圈内普遍的说法是:“原来华为影像力强,而未来最有可能超越华为的应该就是vivo了。”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vivo以19.2%的市场份额保持第一,其次是苹果18.0%,OPPO 17.5%。与此同时,IDC同样也给出了vivo市场份额18.6%第一的结果。
IDC认为,vivo以高端智能机型市场为目标,在X系列上大力投入,建立了优秀的口碑,新机X90系列在线下市场获得了不错的表现。与此同时,iQOO推出的旗舰系列也凭借硬核配置从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进一步增加vivo在线上渠道的竞争力。
北京早教机构停课
从最近三年来看,2019年首次引入微云台的vivo X50系列引领了手机影像硬件的新发展,2020年与蔡司合作的X60系列开启了旗舰手机影像的新篇章,2021年首个自研ISP芯片V1问世、全新软件算法矩阵加持下的X70系列进一步提升计算摄影,再到2022年芯片升级后的X80系列和X90系列。
可以说,从X50到今天的X90,vivo是靠着对影像力的持续创新和对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的精准判断而一步步被市场认可。
02
雁行致远 “VO荣米”格局已立
技术创新永远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壁垒,而精准的战略则保障了前行的不迷失。
一方面,几年前开始vivo对长赛道的认知就足够清晰,将影像、设计、交互体验、性能设定为四个长赛道,并在这几个方向上持续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在外界疯狂扑向高端以求补位华为空缺之际,vivo却选择停下来思考,抛出了“埋头种因,果自水到渠成”的战略。
在vivo看来,智能手机行业过去多年跑得太快,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无论是过去的成绩多一些还是不足多一些,及时停下来思考沉淀,对于想要“健康长久的企业”来说都是一种财富。
不盲从地冲击高端市场,加上持续的创新投入,让vivo坐上国内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而且一坐就是三年。数据显示从2020年至2022年,vivo分别以17%、22%和19.2%位列中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之后是苹果、OPPO、小米和荣耀的交替上升。
过去国内手机市场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一超”指的是华为,一度占据三成以上市场份额。“多强”指的是小米、OPPO、vivo、苹果。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2019年后,国内手机市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华为让出了第一位置,小米、OPPO、vivo争相上位。
由于2021年基数较低,荣耀是2022年唯一一个同比增长38%的品牌,荣耀以16.7%的市场份额提升至第四;小米以13.9%的市场份额下降至第五。
从整体情形来看,经过这些年的较量,头部格局已相对稳定,除了苹果外,国内手机市场已初步形成“VO荣米”的新格局。
03
看群雄逐鹿 决战新篇
虽然2022年已经过去了,但这并不代表企业已走过“寒冬”。
在换机周期方面,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调查,2022年,整体换机周期已经达到了43个月,尽管2023年市场表现会有所回暖,但依然不会低于40个月。这意味着,去年购买了新机的用户,在未来三、四年内都不会考虑更新换代。
行业普遍认为,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可能会在2023年第二季度出现同比正增长,但全年不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可见,2023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手机市场依旧不明朗,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将考验头部品牌的应对能力。
对于vivo而言,四大赛道中的设计和影像已崭露头角,交互和性能则是未来的关键,还有就是如何更深入的提升品牌影响力。众所周知,华为今天的市场位置虽然落后,但其品牌力依然牢固。
OPPO要看“芯云一体,多端融合”的具体落地,在华为和苹果两大生态面前,这对OPPO是个巨大的挑战。在四五的位置上,小米与荣耀的争夺将持续下去,而变量是海外市场。从现阶段来看,小米海外优势较为明显。而荣耀的变量在国内,因为随着线下渠道的陆续恢复,由渠道组成的新荣耀会必然会带来一定冲击。
东方财富证券指出,需求侧方面,不同于2019-2021年的‘5G渗透率提升’+‘TWS耳机大单品’+‘线上办公需求’的多方刺激,2023年需求侧有望实现受疫情压制的消费意愿回暖以及智能手机性能不足带来的‘强制性’换机需求共振。
在笔者看来,今年整体相比去年不会有大幅反弹,或者基本持平。具体要看经济,消费者信心等各方面在疫情后恢复情况如何。所以,对头部而言,产品体验和创新依然是第一,冲击高端上折叠屏会是个变量。
DSCC预计,折叠屏手机将成为消费电子行业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市场空间将从2021年的222亿美金增长到2024年的888亿美金,3年复合增速58.74%,2025年市场空间将超1053亿美金。
其次是挖掘多场景的协同能力。随着可穿戴设备、家居、汽车等越来越多产品成为IoT的一部分,大众对“一部手机操控多场景”的功能愈加渴望,对智能手机会产生新的消费需求。去年,vivo、OPPO等相继发布了自己的首款平板,进一步充实了各自的IoT阵营。
最后总体格局上,“VO荣米”格局的形成,是各家多年沉淀角逐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预计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将继续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