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评论

算法正在谋杀新闻 十亿中国网友却为此狂欢_算法毁掉年轻人

发布时间:2023-02-26 02:10:12  来源:互联网     背景:

2014 年,美国上映了一部叫《 夜行者 》的电影。

讲的是一个叫路易斯的小伙子,以拍摄凶杀案现场的照片卖给电视台为生。

为了能更快拍到一手照片卖出高价,他逐渐泯灭人性,期待命案发生;终于走火入魔,亲手制造凶杀现场,走上犯罪的道路。

《 夜行者 》上映之后,引起了很多人对时下新闻业的批判和反思,为了博取流量、吸引眼球,媒体们无底线地追求血腥、劲爆,甚至捏造新闻。

但路易斯应该想不到,博眼球的技法它进化了。

在 2023 年的中国,一种新兴的快餐新闻形式正在冉冉升起,它操作起来简单快捷、数据量大管饱,内容上不含血腥暴力、没有道德包袱,已然成了每家媒体的必修课。

它们大多分辨率极低,有着浓浓的赛博包浆色彩,格式非常统一,封面上挂着黄底黑字,镂空红字的标语,就像墙头油漆刷上的小广告。

差评君给他们起了个名,叫 “ 新黄色新闻 ” 。

内容上,它们大多简短而空洞,或没意义,或没营养,有些甚至时空错乱、颠倒黑白,让你摸不着头脑。

这类“ 新闻 ”往往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拍摄者都会在视频里装模作样地说上一句“ 当时觉得挺有意思,随手一拍,没想到就火了。”

就比如我在短视频平台看到这么个新闻:《 女生过安检脱掉长筒靴,很社死 》。

各位不要期待它能有什么内容,我跟你说,总共 8 秒的剧情,标题就已经说完了。

过安检,脱靴子,社死,莫名其妙。

再看看这个,《 女子滑雪失控和男子撞满怀, “ 缘来 ” 如此简单 》。

有道词典笔专业版和加强版

但凡滑过雪的都知道,这 TM 不就是一个在滑雪场里最最常见的,刹不住车造成的滑铲,跟缘分有半毛钱关系吗?

难道就因为发生事故的是一男一女?

如果这种视频都当新闻发,那滑雪场每天的碰撞事件,真够养活几百家报社了。

以及这个《 大爷出席站着喋喋不休,口水如喷雾溅到菜上 》,就是拍摄者去吃席,旁边大爷说话时候喷了点口水,多大点事。。。

发布者是在表达什么?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你说它们只是搞笑短视频吧,但一查来源,发现这些新黄色新闻很多来自认证过的,带着蓝 V 标的 “ 某某新闻 ”“ 某某日报 ” ,随便一位都有百万粉丝。

你说他们是新闻吧,那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过程 ” 的新闻六要素,他们又都不符合。

它们就像那些贴在人行道上的小广告,不会影响你走路,但时不时低个头,总能看到那么醒目的一张。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小广告都是谁贴的,又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

其实,这些新黄色新闻的生产者,就是广大短视频用户。

比如最近丁太升发了一个批评李荣浩的视频,就有很多媒体号一窝蜂地发布他的视频切片,并且配上耸动的标题,只截取最具争议的那几句。

不止如此,即使你是个普通人,只要你的视频火了,或是拍到了什么搞笑瞬间,都可以成为被各大媒体号再加工的素材。

看看这个叫 “ 十七岁天才中单 ” 的哥们你就懂了,他昨天刚在抖音上分享了自己在德国实习的经历,火了。

第二天,他就在媒体的加工下摇身一变,成了《 男生称在德国实习 》,并截取了最精华的几秒钟发了出来。

从另一位女生的评论区里,我们也许可以看得更清晰一点,她无意间拍到对面的大爷手机掉冰窟窿里了。

视频发出来火了之后,无数媒体号就会蜂拥而上,转发的转发,剪辑的剪辑。

其实,所谓的 “ 转发 ” ,不过是在视频上贴上一排字幕《 大爷打鱼,两万元手机掉进深坑,网友:就为了一口吃的 》。

所谓的 “ 采访 ” ,也顶多就是让当事人对着手机说一句: “ 当时觉得挺有意思,刚好拍下来了。 ”

把采访的精力都花在这种搞笑段子上,其实就是一种对媒体资源的浪费。

不过吧,虽然这类事情毫无新闻价值和采访价值,但它们起码还是真实发生的。

但不知道是这些媒体是素材不够还是分辨能力太差,他们甚至还会把其他博主们的段子当成新闻来用。

比如这个《 男子当街求婚,每个动作都在意料之外 》 ▼

大哥,这明显就是别人拍的无厘头段子啊!我们在主演主页里,就能看到好几个他在街上拿着花单膝跪地的视频。

以及这个《 爸爸帮儿子硬核戒除网瘾 》:

偶然刷到好像挺有意思,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不就是人健身网红申驰拍的搞笑段子吗?

如果不是网红,谁闲的没事跟家人对话还要举个手机啊,难道人人都有头上长摄像头的特异功能吗?

在纸媒和门户网站时代,也曾有过一个被批判的对象: “ 黄色新闻 ” 。

它并不是特指那些色情新闻,而是那些靠着夸张、煽动的标题和内容,只以吸引眼球为目的,不提供任何思考和价值的新闻。

但是在差评君看来,如今这些没头没尾、家长里短的片段,还不如曾经的那些黄色新闻。

它没有价值的同时,甚至连新闻最原始的意义都丢失了。

不过,现在新闻行业发展成这样,各种日报带头 “ 摆烂 ” ,我其实一点也不意外。

曾经有个被各大公司反复念叨的词: “ 内容为王 ” ,现在已经没人提了。

当年有几大门户网站,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凤凰网,这些网站在内容上的投入成本,一家比一家狠。

公认的第一门户新浪,早期就在跟踪报道上下了很大功夫。

比如为了专注美国的政经、体育、科技原创报道,新浪在华盛顿、纽约、硅谷等地都设立了记者站。

当年新浪体育 NBA 驻美记者黎双富 ▼

再说腾讯, 03 年腾讯网创建时,招揽了在网易和 TOM 在线都担任过内容总监的孙忠怀,作为网站总编辑。

05 年到 06 年,腾讯又从新浪、搜狐、网易以及各大传统纸媒企业里,大规模地招贤纳士,组建起一支 400 多人的编辑团队。

当年大家的思路是啥?

谁能招揽最牛逼的编辑,搞到最新最深的报道,谁就能留住用户。

但,这种思路显然是不符合商业规律的。

2013 年,新浪门户开始裁员,同年 10 月,搜狐网总编辑刘春辞职;14 年 8 月,网易门户总编辑赵莹亦辞职;14 年 10 月,被称为 “ 新浪新闻模式的创造者 ” ,新浪网总编辑陈彤辞职。

2015 年,凤凰网 CEO 刘爽在裁员之际发了一封内部信,当中提到这么一句话:

以机器人、算法和自媒体驱动的内容开发模式,将重新定义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流程。

算法毁掉年轻人

可见,门户网站们已经意识到了 2 个重点:

首先是 UGC ,让用户生产内容。

一个很好的例子,纵有强大驻外编辑的新浪体育,被一个没有专业媒体人的虎扑给干下去了。

虎扑靠着特约记者( 不属于虎扑员工 ),众包翻译、解读国外篮球资讯,用户生产内容的方式,积累了众多忠实用户。

2011 年 6 月,虎扑周访问量超越新浪体育,成为中国访问量最大的体育网站。2013 年 10 月,虎扑用户日均访问量为 16 次,是新浪体育的 5 倍。

另一个重点是,要根据用户口味去推送新闻,算法才是王道。

立足于个性化内容推送的今日头条,就是一个踩着算法螺旋升天的典型例子。

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分析下,为什么这些年新黄色新闻越来越多了。

从门户网站失利,大伙儿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事实, “ 内容为王 ” 的时代已经过去。与其招揽众多编辑,倒不如去中心化,让媒体们生产内容,再用算法绑住用户。

但算法是魔鬼,当科技巨头们打开笼子,谁也不知道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短短几年,算法推动人们上网时长翻了几倍,几十倍。

那些能提供价值的深度新闻,从查资料到采访,从整理资料到成稿,往往需要数周时间。

你刷牙、蹲坑、吃饭的时间,就能刷完那些新闻。

而人们剩下的上网时间,需要更多的新闻填补,由算法分发下去。于是,这么一套新黄色新闻生产链就应运而生。

每当最新的短视频或者段子出现,整个媒体世界就像被倒入了一大桶肥料,各路纸媒的融媒体先被滋养,收割第一波流量:

微博再挑选有争议的视频列造热搜,炒话题。

最后是各大门户网站的公众号、知乎账号。

直到把这件小事的流量吃干抹净,任务才算完成。

由于视频制作者大多都是普通人,就导致现在的热搜、热榜、新闻头条,全都是普通人家里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

在算法的推荐下,这些容易引发争议的家长里短往往数据极好,动不动就有几万、十几万点赞。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突破 12 亿大关 ▼

你有追求又如何?新闻质量无法量化,一路高歌的数据没有回头路,各家都在做,你没法出淤泥而不染,想想头上压着的 KPI ?

更悲哀的是,这种趋势恐怕会愈演愈烈。

由于这种新黄色新闻生产周期极短、制作过程极简单,收益极大,我们可以笃定地说,在未来,它完全可以交由 AI 批量生产。

事实上,差评君已经开始怀疑现在的很多新闻,就已经是靠 AI 爬取自动生成的了。

前段时间杭州限行假新闻就由 ChatGPT 生成 ▼

前阵子, BuzzFeed 宣布用 ChatGPT 生产内容,结果股价上涨 92% ,最近也有越来越多的媒体宣布接入 ChatGPT 和百度的文言一心。

结合这种工具生产出来的新闻内容,更能迎合观众口味,也能为资本带来更低的成本,更大的收益。

批量生产无意义新闻,很可能是未来新闻业的主流趋势,受众也会越陷越深。

我们也这样发文章,

差友们会不会离不开我们了 ▼

算法时代百度百科

新闻,原本应该是为受众服务的,满足公众口味,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制作接地气的新闻,本来无可厚非。

但如果为了数据和营收,不做深度报道,甚至干脆放弃对新闻理想的追求;无止境地迎合受众,用垃圾喂饱人们的屏幕和注意力,使其丧失严肃新闻阅读能力,畸形其新闻观,其实正是在变相抹杀人们的知情权。

这就是一种妥协,这就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最后,用《 新闻编辑室 》里 Mac 说过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

“ 是时候让媒体回归到真正重要的东西上了,让偷窥癖和八卦死亡,让我们对愚蠢的人讲真话。 ”


返回网站首页

本文评论
QQ空间花藤将于10月18日停止运营_QQ空间花藤下架了吗
  8月19日消息,近日,QQ空间花藤发布公告称,花藤将于2022年10月18日正式停止运营,届时服务器将关闭,用户无法登录和使用花藤服务。  在服务器关闭后,应用中的所有数据将依据相...
日期:08-21
想买辆好车_理想一口气发2款新车:生意好赚 信任难修
文 | 李安琪编辑 | 苏建勋猝不及防。9月30日,理想L8新车发布会上,理想汽车CEO李想顺带把理想L7也一起发布了。除了体型有差别,理想L8、L7的外观内饰基本与理想L9保持一致。理想...
日期:10-06
量子力学之后新理论_袁岚峰:中国量子力学后发 要看将来
北京时间10月4日17:45,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国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约翰·弗朗西斯·...
日期:10-10
“防内鬼”成了小米造车的第一个难题「小米造车的机会和威胁」
看新款汽车曝光,大概是车圈小伙伴最快乐的事了,说明厂商又有更新迭代的动作,也可以围绕新车展开猜想以及激烈的讨论。而汽车厂商对于新车外观、伪装路试车等图片泄露也比较宽容...
日期:02-06
《财富》封面:全球爆红的ChatGPT是如何诞生的?
ChatGPT的横空出世,在人工智能领域掀起了重要变革,这一智能工具因其解放人类生产力的潜力,从使用者到投资者,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1月30日,有消息称,百度将于3月在中国推出类似C...
日期:02-02
亏损扩大募资“输血” B站仍为盈利发愁「b站的融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雷达财经,作者 | 李亦辉,编辑 | 深海2022年,B站推出年度弹幕词“优雅”,但对B站自身而言,亏钱的日子似乎很难过得优雅。1月9日,B站公告了2022年前9个月的业...
日期:01-12
图片提取文字_微信“快速提取文字”功能上线,一键提取图片文字
  【ITBEAR科技资讯】6月28日消息,微信官方今日宣布正式在微信中推出“快速提取文字”功能,支持快速提取聊天界面图片中的文字信息。郑州全员核酸检测已完成采样超百万份 ...
日期:06-03
最强AI成为作弊天才 终于有人用魔法打败魔法
AI 制 AI现在不咋行在「犯罪」的道路上,人类可能是无师自通的。ChatGPT 火了,下一秒就有学生拿它来做作业、写论文,你很难说这到底是作弊还是剽窃。老师很难确定学生的作业都出...
日期:02-06
俞敏洪,又躲过了一劫「俞敏洪跌下神坛」
近日,直播带货主播辛巴在直播时炮轰俞敏洪的新东方旗下的东方甄选直播间,说7毛钱一根的玉米,东方甄选却卖到6元钱一根,新东方的利润占到40%,“农民赚到钱了”?东方甄选董宇辉回应...
日期:10-06
《三体》动画定档12月 B站推出49部国创作品新内容_三体电影
10月29日,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举办了2022-2023国创动画作品发布会,宣布《三体》动画定档12月3日,并将开启《三体》动画全球共创计划。图片来源 B站《三体》动画将于12月3日...
日期:10-31
俞敏洪对话冯唐:想成事 就要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_俞敏洪对话冯仑上
笔记君说:这篇文章来自9月2日俞敏洪与冯唐直播对话的内容,对于做事方法、人生心态、看待生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相信能为您带来收获和启发~~一、好事,总是多磨冯唐:关于好事...
日期:10-12
韭菜园露营基地_“天价”露营 割2022年最后一波韭菜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作者 | 金玙璠编辑 | 魏佳国庆七天玩什么?许多人想到了露营。像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一样,去奔赴秋天的第一场露营。今年国庆假期,长途旅行“冷”,近郊出游...
日期:10-05
马斯克炫富_世界首富平时都怎么玩?揭秘马斯克的超级朋友圈
马斯克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2日消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是个工作狂,他几乎把自己醒着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但是,他也会见缝插针地安排自己的社交生活,这位世界首富...
日期:10-14
风险无处不在!国际清算银行报告:81%比特币投资人亏钱「比特币 清算」
财联社11月16日讯(编辑 马兰)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投资也是如此,亏损和盈利都是常态。但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一份研究表明,投资比特币的投资人中,大部分的人都可能只是...
日期:11-25
小米造车大概要多久_小米汽车距离量产还要走多远?
集微网消息,近日,“雷军称37岁已财务自由”的话题登上热搜第一。随之一起的“小米造车是一个被逼出来的决定”也引起了高度关注。对于股价持续低迷的小米集团而言,“造车”是个...
日期:09-20
特斯拉降价格_暴跌4.8万 特斯拉的价格也“刹不住”了
文/路世明来源/锌财经(ID:xincaijing)1月6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最新显示,旗下国产车型售价大幅下调。其中,Model 3后轮驱动版起步价调整至22.99万元,双电机高性能版售价调整至32.99万...
日期:01-07
好好的年轻人,为啥偏爱玩弄老相机?_能把人拍年轻的相机
作者 | 黄瓜汽水题图 | 渣渣郡CCD相机,在小红书一火就是大半年。曾经被称为电子垃圾的卡片机,这次让广大民间摄影师们跌了个踉跄——不管是玩徕卡的还是玩哈苏的,看完CCD爆火都...
日期:11-01
安全隐患未除 为啥各方对这个新兴产业跃跃欲试_遏制安全隐患
一名正在使用导航行驶的司机,如果车机中控屏突然弹出广告信息,会是什么感受?上海的阮女士是一位奔驰EQC350车主,她于2020年购入了这款刚上市不久的纯电动车。购车后半年左右,一次...
日期:10-17
台湾自行车做得为什么那么好_台湾为什么造不好电动车?
7年前,马斯克为了炫耀自家工厂,略带几分不屑地踩了一脚富士康:“相比手机,汽车工业非常复杂,你总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告诉他‘给我造辆车’。”华为折叠屏手机发布会马斯...
日期:11-08
马化腾内部震怒 但我觉得可以买两手腾讯了_马化腾50万卖掉腾讯
话说,今天有一篇马化腾的内部讲话还是引发了业内不少的关注的,毕竟,最近大家都在忙着羊羊羊,行业惨淡。‍‍‍‍‍‍‍‍‍‍这篇文章是由《界面新闻》的作者崔鹏独家撰写的。文...
日期: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