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顿首是什么意思,顿首和稽首的区别?
- 2、顿首是什么意思,顿首和稽首的区别?
- 3、古人在书信的末尾用某某“顿首”,请问“顿首”是什么意思?
- 4、顿首是什么意思?
- 5、王羲之书法中“顿首”是什么意思?
- 6、顿首什么意思?
顿首是什么意思,顿首和稽首的区别?
稽首(qǐ shǒu),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顿首,指磕头。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顿首和稽首的区别 “稽首”是最隆重的拜礼,是臣子对君王表示毕恭毕敬的隆重大礼。《尚书·舜典传》说:“稽首,首至地,臣拜君之礼。”贾公彦注疏《礼记》也说:“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礼。”因为是“臣拜君之礼”,所以行礼时,施礼者引头至地时,要停留较长的时间。 “顿首”在古代拜礼中是比较轻于“稽首”,是地位相等或平辈相交的一种礼节,表示普通的礼貌。行礼时,一般是跪拜在地上,引头至地,只作短暂的接触,就立即举起。(“顿首”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
抖音 生活
顿首是什么意思,顿首和稽首的区别?
都是叩头之意。《周礼·春官·大祝》就提到九种跪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膜拜。但在古代,各种身份不同的人,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所规定使用的拜礼都是不同的,故这三者有着严格的区分。 “稽首”是最隆重的拜礼,是臣子对君王表示毕恭毕敬的隆重大礼。《尚书·舜典传》说:“稽首,首至地,臣拜君之礼。”贾公彦注疏《礼记》也说:“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礼。”因为是“臣拜君之礼”,所以行礼时,施礼者引头至地时,要停留较长的时间。 也是出家人所行的常礼,一般在见面时用 (如:神仙见西门庆,长揖稽首就坐。——《金瓶梅》)
古人在书信的末尾用某某“顿首”,请问“顿首”是什么意思?
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 “顿”是稍停的意思。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如“……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
顿首是什么意思?
1、重视程度“顿首”在古代拜礼中是比较轻于“稽首”,是地位相等或平辈相交的一种礼节,表示普通的礼貌。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稽首”是最隆重的拜礼,是臣子对君王表示毕恭毕敬的隆重大礼。 2、跪拜形式不一样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姿势和跪差不多,行顿首拜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便立即举起。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男子双腿打开跪下去形成外八字状,女子跪下去时则双腿并拢。左手按右手上(掌心向内),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点在手背。 3、词性不一样稽首是称扬之辞,顿首是请罪之辞,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王羲之书法中“顿首”是什么意思?
【顿首】顿首,指磕头。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语出《史记·周本纪》:“西周君饹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 古人常用:顿首百拜,以表示尊敬。王羲之留下的书法作品碑文内容通常为诗集和文章、书信。所以“顿首”一次出现频率较高。【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篇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羲之(公元303~361),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人,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 他七岁开始学书,先后从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廙 ,以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的精品,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顿首什么意思?
顿首的意思是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