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坤,中兴通讯数据智能及服务产品线规划部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北京大学MBA,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具备20余年ICT行业经验,资深网络智能化领域专家,多次在MWC、PT EXPO、CCSA相关数智峰会发言,相关专利10余篇,主导研发了多款网络运维大数据产品,并著有《产品级敏捷实践》一书。现负责中兴通讯自智网络和电信领域大模型演进规划,为全球客户提供网络智慧运营的产品和方案。
自智网络以自动化与智能化为核心特征,以实现通信网络提质增效、赋能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为目标,是通信网络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必然发展趋势。
近日,中兴通讯承办的CCSA TC7“大模型赋能网络运营管理维护”研讨会,探讨了大模型赋能自智网络的应用场景、关键技术、标准影响、产业现状、未来发展,引起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会后,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参加研讨会并做主旨发言的中兴通讯数据智能及服务产品线规划部长徐坤,围绕自智网络和大模型的目前发展应用、实践及挑战,以及未来布局展开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问:中兴通讯多年来专注自智网络领域,最近大模型持续成为行业热点话题,请您谈一谈中兴通讯在自智网络和大模型领域的发展情况。
答:中兴通讯在通信大模型领域重点投入,目前已推出的星云通信大模型,具备通信领域高质量语料、精准的领域增强训练技术、可迭代进化的多Agents低成本工厂、大小模型协同以及多模型协同、开放共享等特色能力。中兴通讯星云通信大模型,已融入中兴通讯uSmartNet自智网络方案,加速迈向高阶自智,体系化支撑高阶自智网络演进。中兴通讯倡议整个行业进行通信大模型技术协同,产业共创,加速自智网络产业发展。
如何吃螃蟹的正确方法
此外,中兴通讯从标准推进、顶层设计、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和商用部署各方面,与业界伙伴共同创新实践,取得丰硕的成果。2023年,中兴通讯持续演进uSmartNet体系化自智网络解决方案,从网元内生、单域自治、跨域协同等多层次出发,提供分层、分域、分级演进的自智能力,提升价值成效,初步实现L4。
问:推动自智网络已成为近年来运营商、通信设备商的的一个重要共识,自智网络也将成为全面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网络基石。大模型在自智网络发展的过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通信大模型赋能自智网络,变革网络运维运营,为通信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大模型主要从自智网络的五个关键维度:意图-感知-分析-决策-执行进行加持。
在意图/体验方面,通过智能问答,对话式的人机交互方式,提升用户触点体验;在感知方面,通过大模型的知识合成、萃取和自学习,提升DPI业务识别率;在分析方面,利用大小模型协同,缩短跨域问题定界定位分析时长;在决策方面,通过大模型方案生成,辅助运维运营人员进行快速决策;在执行方面,通过大模型的多智能体协同,实现人工串联到自动闭环。
总而言之,将大模型协同、人机协同一起关联起来,提升具体场景的解决方案竞争力。通过大模型的加持,加速线下到线上的进程,多智能体协同加速问题自动闭环效率,并通过擅长处理结构化数据的小模型一起形成大小模型协同,加速成效指标的达成。
问:中兴通讯应时而动,推出了星云通信大模型,请简单介绍中兴星云通信大模型及自身特点。
答:星云通信大模型是中兴通讯赋能体系的核心,包括了领域大模型本身和AI中台。AI中台提供标注服务、预训练、精调、量化剪枝蒸馏和运营功能,打造一个从大模型生成到应用的完整体系。
具体而言,在通信内容能力方面,中兴通讯建设了海量高质的语料库,积累了100B的专业通信Token;在通信推理能力方面,将电信领域的知识进行合成和萃取,让大模型在具体场景中进行拟人化推理。通过内容和推理,使得大模型更专业、更聪明。
星云通信大模型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系统性,通过大小模型协同、三层智能体和API对接,形成对自智网络的全场景的解决方案,增强了的整体解决方案的竞争力。二是领先性,通过高质量语料、专业精调、多Agents以及可组装式的开发,构成了我们在大模型方面很强的工业化生产的能力。三是开放性,通过将应用与服务解耦,多模型协同以及异构算力的混部,把模型能力通过服务化提供出来。
问:和故障做斗争是运维中永恒的话题,自智网络也朝着零故障迈进,请您介绍下这方面中兴通讯的进展情况。
答:中兴通讯深耕自智网络,尤其在故障监控场景下,通过大模型进行深度赋能。
在故障发现和故障分析环节,通过大模型的Function call、API映射能力,对结构化数据模型进行协同编排,快速完成异常检测、告警关联汇聚;大模型根据结果输出,再进行二次分析、总结生成故障摘要。在故障处置方案推荐、方案执行、质检闭环这3个环节,通过大模型的RAG能力检索历史故障案例,生成处置方案;人机交互完成意图识别和转交、执行故障自愈指令;然后进行交互质检,NL2Sql自助查询告警状态,最后通过大模型完成关联知识抽取,实现知识回收。
在实践探索中,中兴通讯联合山东移动,探索实践大小模型协同,实现复杂故障事件的综合分析,准确率达到85%以上,1分钟故障发现,7*24小时自主监控值守。
此外,为了克服大语言模型对网络数据的分析和理解不足的问题,中兴通讯使用大模型底层的Transformer技术,对网络状态时序数据、空间拓扑数据统一表征,构建了网络结构化数据模型,可以实现更通用实时的异常检测。
问:目前,大模型赋能自智网络尚未成熟,请简要介绍大模型赋能高阶自智网络演进过程中面临着哪些挑战?
答:大模型赋能自智网络尚未成熟,需稳步推进。在大模型赋能高阶自智网络演进过程中主要有三方面挑战。
挑战一:需最大程度发挥大模型能力。生产流程存在部分卡/堵/断点,需人为参与,尚未打通“最后一公里”,很大程度影响了自智网络建设成效。此外,大模型赋能自智网络价值场景方面,尚无统一标准,且无清晰路径。
挑战二:积极拥抱大模型,深度嵌入生产实践。正视大模型技术在通信领域应用的现状。多模态和结构化大模型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尚未达到成熟阶段,仍面临着如何避免“幻觉”这一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大模型在应用工程化方面表现较弱,尚未形成柔性平台,导致在开发模型和应用时工程化设计不足,这不仅增加了人力投入,还使得开发成本高昂。
挑战三:在重塑业务运营模式方面,需利用大模型来丰富网络差异化能力,实现网络产品化。例如,在5G新通话领域,我们可以利用大模型的意图识别、翻译和总结等能力,打造智能化的商务助理,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此外,大模型也可以助力优化现有的营销模式。在数字化营销的各个环节,如热点捕获、精准画像、套餐设计和宣传策划等,利用大模型来优化效果,实现业务模式的创新升级
日本未来手机价格
面对上述挑战,中兴通讯研发了星云通信大模型,并融入到uSmartnet自智网络解决方案中。uSmartnet解决方案分为内生智能、单域自治和跨域协同三层,在每层都推进通信大模型赋能,助力运营商构建协作共创、开放共享的通信大模型新生态。
问:未来,中兴通讯在推进大模型和自智网络方面有哪些规划?
答:随着产业界逐步推进大模型和自智网络,两者将深度契合,赋能更多场景。一方面,中兴通讯将大力建设通信专业语料,推动星云通信大模型成熟,“练好大模型,炼精大模型”,赋能自智网络核心基础能力,全面推进实时感知、精准预测、智能决策、线上闭环等各个环节。另一方面,“用好大模型”,积极探索规建维优营全场景大模型加持,强化业务牵引实时闭环单域能力,提升智能化水平,加速迈向L4高阶自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