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0日消息(记者富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在距今约1.3亿年前的黎巴嫩琥珀中发现了已知最古老的蚊子化石。这项新发现还证明了在蚊科演化的早期阶段,雄性的蚊子也是吸血的,并揭示了昆虫早期的吸血行为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这一成果最近在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发表。
此次发现的雄蚊化石标本(左为琥珀中的远古蚊子标本,右为琥珀薄片)图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和其他化石相比,琥珀化石有哪些区别?当时进行这项研究有哪些机缘?如何确定这两只雄蚊子是吸血的?雄蚊又为什么从吸血改为了“吃素”?这在进化上有什么好处?
琥珀化石与普通化石有何区别?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黄迪颖介绍,早白垩世的黎巴嫩琥珀保存了已知最古老的琥珀生物群,黎巴嫩籍研究员丹尼·阿扎经过20余年的研究,发现并采集了400余处黎巴嫩琥珀产地,此次研究成果就来自其中2块保存了精美蚊子的琥珀。
与保存在页岩中的化石不同,琥珀中的昆虫化石更为立体,构造更加精细,对了解古代昆虫行为学和分类学有很大优势。由于琥珀需要洗净、打磨甚至切成薄片,才能看清琥珀里的具体生物,因此丹尼·阿扎长时间里并没有关注到这两块蚊子琥珀,直到去年整理琥珀时才发现。当时,丹尼·阿扎已经开始对其进行研究,今年2月又被引进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借助所里的先进设备,得以看清蚊子更多的精细构造,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刺吸式口器,雄蚊吸血的铁证
这两枚琥珀中的蚊子化石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蚊子化石。黄迪颖介绍,此前曾在缅甸琥珀中发现的最古老蚊子化石距今1亿年,此次的两只蚊子化石通过海洋生物定年法测定距今约1.3亿年,将蚊子的化石记录提前了近3000万年。
借助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先进科学仪器,研究人员得以看清蚊子的具体构造。通过观察生殖构造,研究人员判定这两只蚊子为雄性;通过观察口器构造,研究人员发现这两只雄蚊均保存了特有的刺吸式口器:包括呈尖锐三角形的下颚及延长的具有小齿的构造等。如今的雌蚊依然具有刺吸式口器用于吸血,而雄蚊口器退化则多吸食花露和真菌。此次雄蚊刺吸式口器的发现,可以推测约在1.3亿年前雄蚊也是吸血昆虫。
雄蚊为啥改“吃素”了?
黄迪颖介绍,吸食血液是一种较为高效的能量获取方式。分子生物学证据表明,蚊子起源于距今约2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如今发现的蚊子化石与蚊子出现还存在约0.77亿年的演化历史空白,因此蚊子从何时开始吸血目前还不得而知。但雄蚊后来改成吸食植物,可能与后来生态系统环境的改变有关。
在距今约1.25亿年至0.88亿年前,地球上的被子植物大量出现,取代了之前的裸子植物,成为地球主宰。这些被子植物能够提供花粉花蜜,也能满足一定的能量需求,蚊子因此有了更多的食物来源。并且,与吸食动物的血液相比,吸食植物相对较为安全。此外,之所以是雄蚊做出改变,可能与雄蚊不需产卵,对能量需求比雌蚊低有关。
现今的蚊科具有超过3000种不同类型的蚊子,但人类对它们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了解却极为有限。黄迪颖表示,对蚊子起源及演化的研究可能为探索昆虫与脊椎动物之间的联系提供线索,是人类探索地球发展的重要一环。
苹果13pro会涨价吗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