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美国当地时间9月14日,软银集团全资子公司ARM重回公开股票市场,登陆纳斯达克交易所,成为今年全球最大IPO和历史第三大科技IPO(前二分别是阿里巴巴和Facebook)。ARM上市对资本市场和芯片行业将产生三方面影响,一是提振科技企业市场信心;二是增加全球科技产业的复杂性;三是引爆AI市场的算力“军备竞赛”。基于ARM上市产生的连锁反应,本报告对国内芯片行业提出三点思考和启示,一是ARM或将引发国内新一轮芯片投资热潮;二是关注全球芯片产业的新变数,敢于善于在变局中捕捉和创造机会;三是聚焦RISC-V生态,力争打造出中国的“ARM”公司。
ARM概况及上市历程
ARM成立于1990年,总部位于英国剑桥,是全球领先的芯片设计公司,ARM CPU上运行着世界上绝大多数软件,全球70%的人口使用包含其技术的产品,在移动计算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
ARM的成功源于灵活的许可模式以及强大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ARM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收取许可费,客户需支付IP授权费才能开发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二是收取版税,基于Arm架构的产品被设计和生产后,客户需要根据每颗芯片售价按比例(约为1-2%)向ARM缴纳版税,版税收入是ARM主要收入来源,占比约为六成。IP授权是ARM开创的特殊商业模式,迎合了需求多样复杂且定制化的各种终端应用。同时,ARM通过大量的专利积累,使得低功耗芯片设计基本都绕不开ARM的IP,赢得大量市场。招股书披露,2021-2023财年,ARM收入分别为20.27亿美元、27.03亿美元、26.79亿美元,利润分别为3.88亿美元、5.49亿美元、5.24亿美元,尽管其在2023财年营收小幅下跌,但毛利率和利润率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平均毛利率高达95%。ARM与全球超过260家企业达成合作,包括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科技巨头,AMD、英特尔、英伟达、高通、三星等芯片巨头,以及车企、物联网企业等。相较于技术市场的高歌猛进,ARM的资本市场之路较为坎坷。1998年,ARM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双重上市,其早期支持者包括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2016年,软银以320亿美元将ARM私有化。2020年,英伟达宣布以总价400亿美元、股票加现金的方式收购ARM,但这场芯片行业最大规模并购案因监管原因在2022年2月宣告失败。其后,急于套现资金的软银开始谋求ARM独立上市。最终,软银与ARM选择在美国上市,上市首日股价上涨24.69%,市值达652.48亿美元,成为今年全球最大IPO和历史第三大科技IPO(前二分别是阿里巴巴和Facebook)。
ARM上市带来的影响
ARM营收体量与诸多科技巨头相比微不足道,但作为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的基石,其在科技行业有着超然的影响力,此次上市,势必会在资本市场和半导体行业市场产生连锁反应。
影响一:提振科技企业市场信心。首先,科技股IPO有望恢复常态。由于近两年来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加之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投资者对首次公开募股的需求持续萎缩,科技企业上市进入疲软期。ARM上市后表现亮眼,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投资者信心,为后续科技企业上市铺平道路。其次,软银借ARM上市“回血”,将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投资并购力度。此前,软银财务状况持续恶化,愿景基金出现创纪录的300亿美元亏损,ARM上市为软银带来可观的资产净值收益,弥补了近年来的投资损失,并带来更多资金,有利于愿景基金开启买买买模式,维持其狂潮式并购的投资风格,进一步促进风投市场的活跃。
影响二:增加全球科技产业的复杂性。首先,加剧了半导体行业的竞争。ARM通过IPO募集到大量资金,有能力吸引更多人才加速研发和创新,强化其在芯片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及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在半导体领域的影响力。而且,ARM上市会影响其他芯片设计公司的股价,投资者可能会重新评估其他公司的潜力和竞争地位,市场竞争态势将更为激烈。其次,提高了半导体行业的可见性。ARM上市提供更大的透明度,让投资者更容易评估公司的价值,使更多的投资者和媒体关注半导体行业,提高行业的可见度,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芯片设计领域。最后,加重了半导体行业的不确定性。市场传闻ARM上市后为了抬高市值和提升毛利率,可能要改变当前的授权模式,从向芯片收费改为向终端收费,这使得全球手机圈惶惑不安。
影响三:或引爆AI市场的算力“军备竞赛”。在这轮由生成式AI推动的芯片热潮中,ARM因AI成色不足,风头完全被英伟达抢去。ARM正极力改变这一状况,把上市后的增长重点押注在AI算力“军备竞赛”,在招股书中明确阐释未来增长策略之一是部署基于AI的解决方案,使ARM架构可以更多的被用于处理AI海量数据的芯片设计中,从AI大模型爆发中获得推动力,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处理器基石。更激进的是ARM的东家软银,ARM上市后即传出软银孙正义正在寻求向AI领域投资数百亿美元。
对国内芯片产业的启示
一是ARM上市或将引发国内新一轮芯片投资热潮。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和物联网等迅速发展,国内市场对芯片的需求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资本市场也一直对芯片行业保持高度的关注和热情。虽然目前融资环境和市场流动性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但是ARM 成功上市并获10倍超额认购,将极大增强投资者应对风险挑战的信心,国内或将引发新一轮芯片投资热潮。
苹果usb-c to lightning怎么用
二是关注全球芯片产业的新变数。随着本轮生成式AI的重心开始转向边缘侧设备,ARM的技术优势也开始显现,毕竟无论是在智能手机还是在汽车上运行AI系统,CPU几乎都是基于ARM的架构,再叠加上市获得巨量资本支持,可以预见ARM必将为业界带来更多关键性创新,而这更为其他巨头科技企业带来挑战英伟达在基础算力垄断地位的机会。建议国内芯片产业密切关注ARM上市后的事态发展,敢于善于在变局中捕捉和创造机会。
三是聚焦RISC-V生态,力争打造出中国的“ARM”公司。目前来看,RISC-V1架构具备开源开放属性,有望成为独立于X86和ARM的第三大架构生态,国内龙芯、华为、平头哥等在RISC-V领域均有布局。同时,包括高通、英特尔、三星、英伟达、联发科、谷歌等科技巨头也在寻找ARM架构的替代方案,积极布局RISC-V、加入RISC-V基金会。RISC-V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已经有了大量的开源实现和流片案例,引起了国内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建议国内芯片产业加快形成合力,积极参与国际体系,推动RISC-V的架构应用,构建产业生态,早日打造出我国的“ARM”公司,助力实现中国芯片制造的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