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国网陕西电力:打通能源数字化“最后一公里” 通信产业网|2023-09-06 09:50:48作者:党博文来源:通信产业网
【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党博文)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下,我国能源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变革,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作为能源与数字的交汇点,不仅是推动能源革命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落地的必经之路,借助数字技术应用实现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作为世界企业500强第3位,连续6年公用事业品牌50强第一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持续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而奋斗,在这之中,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的配网数字化工作正是沿着此目标一步步在推行,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备受中国及海外电力企业、能源组织与媒体所关注。
近日,《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陕西西咸新区,先后实地探访了北槐供电所、西咸新区供电公司、国网陕西信通公司等,探寻其能源转型之道中的领先性及专业性。
做大配电网“主战场”
2022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普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五大目标。
苹果折叠iphone能手机
配电网作为城乡重要基础设施,直接面向终端用户,是电力能源服务广大客户的最后一公里,承担着广泛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具备新型电力系统的全部要素,是发展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的物质基础,是推动能源互联网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明确要求加快配电智能运维体系建设,提高供电可靠性,加快新能源微网和高可靠性数字配电系统发展。
对于陕西电网来说,“双碳”也为新能源并网带来新的挑战。截至2023年9月,陕西电网接入的低压光伏户数已超过57000户。在实际的调研中发现,光伏用户并网数量的急剧上升已经带来了包括反向重过载、台区高电压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业务部门对户用光伏缺乏管控抓手,低压分布式光伏大批量接入,对配网电能质量、电网安全运行带来隐患。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与配网部均关注此问题。
以北槐中心供电所为例,作为一个成立于2022年9月的供电所,北槐中心供电所共有员工13人,供电面积42平方公里,但肩负着3个行政村、21个居民小区4.57万客户的供电服务工作,管辖运维10千伏线路25条124.3公里,0.4千伏线路22.8公里,管辖配变347台总容量18.49万千伏安,户均容量4.1千伏安,同时还承担15条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的属地化运维工作,日常工作痛点可想而知。
如今,随着数字化供电所的建设,北槐中心供电所依托数字化工作台,聚合各类业务系统源端数据,极大改善了以前系统登录多、数据分散等不便,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实现了供电所数据可视化、业务线上化、管理数字化的新型工作模式。
仅在一键换表场景下,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日常换表工作中,台区经理可以通过点击查看全能办里“一键换表”工作任务,现场核对更换表计信息,确认无误后使用背夹扫面需要更换的表计,表计示数将自动读写在相应任务里,换完新表后再扫描新表,提交后将同步至营销系统,将从前的换表周期由三天缩短至三小时。
负荷柔性控制平衡电力供需
2023年夏,我国部分地区出现连续性高温天气。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预计今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迎峰度夏期间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
迎峰度夏对于以前的电力公司员工来说是每年一次的大考,庞大的数据量往往无法在老式的台区上得到完整快速的展示,大量的维修单也往往需要冗长的时间去定位、处理问题。
2022年10月11日,在西安市发展改革委批复下,“西咸新区电力负荷管理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严格按照市级负荷管理中心实体化建设要求建立。2023年5月,西咸新区负荷管理中心正式建成落地并投入使用,是全省首家建成投入使用的市级负荷管理中心。
据了解,面对夏季空调用网高峰,国网西咸新区供电公司通过打造市级聚合管控平台,实现对空调负荷调控技术应用的有效推进。
首先,工作人员首先摸排梳理改造意愿强、配合度高、调节效果好的目标用户,按照“典型先行、示范引领”的原则,利用新型智慧能源单元柔性调节方式,实现对空调系统主设备供电回路的监测和控制。
其次对其他类型空调用户,在客户配电房安装负荷管理装置,实现对空调系统主设备供电回路的监测和控制,快速提升空调负荷可控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在用电高峰,西咸新区电力负荷管理中心还引入了负荷柔性控制,通过对空调冷机房安装智慧能源单位,对空调机组动力柜安装智能检测设备,对空调主动增加协议网关,实现空调负荷可观、可测、可调、可控。
据现场负责人表示,空调负荷优化管理是扛牢电力保供责任的重要举措,实施空调负荷柔性控制,不仅降低了能源消耗的成本,也能够在不降低舒适度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的科学用电。
提供“中国样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顺应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大趋势下,新型能源体系的规划和建设要着眼长远,以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有序推进,同时也要立足当下,客观研判有利条件和风险挑战,做好相关工作。
事实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也是国家电网的战略目标,如今各大企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国网陕西电力选择华为进行联合创新,正是在用科技互联网技术在电力行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
据悉,2020年4月,国网陕西电力与华为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遵循国网配电物联网顶层设计,探索性构建面向物联终端的物联APP柔性开发平台。2020年5月,国网陕西电力开始推动“云编排”技术的落地,通过运行引擎部署和云编排APP开发,实现同一APP在不同核心板融合终端上的复用。
具体来看,基于华为“云编排”技术打造的物联APP柔性开发平台,让电网人也有了自主开发物联APP的能力。不仅可以将构成APP的组件模块化,通过对组件“拖、拉、拽”即可完成APP编排,从而降低APP开发门槛,提升开发效率;并且通过解耦硬件和软件、解耦技术和业务,统一标准开发框架,实现一次开发,多平台部署、版本少易管控。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要求,国网陕西电力也在充电桩有序充电、分布式光伏以及储能方面做一些探索,进一步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而回看陕西配网数字化转型的背后,其不仅是坚守了双方配网数字化的初衷、方案和成果价值,并且为全球配网数字化、智能化提供“中国样板”。
责任编辑:党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