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朱子治家格言事例概括?
- 2、中国传统色靛青的故事?
- 3、侯嬴朱亥的故事?
朱子治家格言事例概括?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译文]见了貌美的女性而心存邪念的人,要想到你自己的妻子、女儿可能有同样的遭遇;为抹平心中的怨恨而阴谋伤害他人,会给自己子孙留下祸根。 故事:秋户戏妻 从前,鲁国有个名叫秋胡的人,娶妻结婚才五天,就急着外出求职去了,在陈国谋得了一官半职。眨眼过了五年,秋胡思念家中老母和妻子,就向上司告了假,带着几年来积聚的金银财物,驾车赶路回家。 快到家了,秋胡在路边的桑园里看见有位农家少妇正在采桑。烈日当空,暑气蒸人,只见那女子穿得单薄,背影婀娜多姿,秀色迷人。秋胡心中顿生邪念,不顾家门就在眼前,急忙下车一边向采桑女走去,一边大声说:“大嫂,烈日下采桑多么辛苦,我因赶路也暑热难当,请停下来陪我在这桑荫下歇会儿把!”采桑少妇仿佛没有听见他的话,顾自采桑不止。秋胡走到妇人身后又说:“费力种田不如遇上丰年,费力采桑不如遇上大官。我身上带有金银,情愿送给大嫂,怎么样?”采桑固然辛苦,养蚕可以纺丝织绢,拿来换取吃穿和日常用度,上可赡养双亲,下可替出门在外的丈夫养育儿子。我才不会接受你的金钱,但愿你心无邪念,收起财物赶路去把
快手小店闪电购怎么设置
中国传统色靛青的故事?
靛青,又名蓝草、靛蓝。这三种叫法的意思分别是:蓝草,指地里生长的蓝色草;靛青,是蓝草加工的成品;靛蓝,因靛青呈深蓝色。乐清人习惯地皆称“靛青”。 上世纪60年代前,中雁荡山区的特产靛青非常红火,不只是满足乐清本邑和温州市各县印染需求,而且远销台州的温岭、黄岩、海门以及福建等外省。除当染料外,还制作常用药品,在乐清经济发展史上写下闪光的一页。 靛青是一种还原染料的植物,中国栽种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荀子·劝学》篇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的典故就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里的蓝,即指蓝草。乐清官方记载靛青的文献,始见于明永乐《乐清县志》卷三“货之品”条目,不难推则,其产生必超前于这个时间。 中雁山区历史上种植靛青,以白石镇赤水阳垟村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白石镇的上坭、石门、石门、石井、下坭、半岭山;城北乡的坭垟、里章、济头、山峰垟、黄坛硐;永嘉县的十八陇、青塘、平坑、东章等村。据粗略统计,当时有2000多户,上万亩为园,年产靛青成品5000吨左右。 赤水垟村从小就做靛青牙郎、现年81岁的钱去桃老伯,他说中雁山区的靛青生产最旺盛是在1940年至1956年间,此后靛青就逐渐衰落了。因当时海外进口的“洋靛”(化学合成染料)充斥市场,传统的靛青受到致命性冲击。并且,当年棉布实行统购统销,棉纱奇缺,人们分配到的布料极少,哪有多余白布拿去染色?靛青生产自然趋向式微。 据中雁山区的老人们回忆,上世纪40年代靛青走俏时,赤水垟的250户人家,所有田地几乎全部种靛青,靛青价格最高时100的卖到25银元或700斤谷。由于种植靛青效益显著,一批靛青大户应运而生,出产2000斤成品以上的,就有几百人家。笔者1993年应乐清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之邀,去黄坛洞村采编《浙江省名村志》,发现该村土改时的175户人家中,成分被定为“地主富农”的竟有38户,占总人口的22%
侯嬴朱亥的故事?
侯嬴是战国时魏国人。家贫,年老时始为大梁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访,亲自执辔御车,迎为上客。前257年,秦急攻赵国,围赵都邯郸,赵求救于魏。魏王命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中途停兵不进。侯嬴献计窃得兵符,夺权代将,救赵却秦。因自感对魏君不忠,自刭而死。 朱亥,战国时魏国人,隐居于市井之中,有勇力,早年在大梁当屠夫。魏安嫠王十九年,因侯赢的推荐,成了信陵君的上宾。曾在退秦、救赵、存魏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晚年隐居朱仙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