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大肉庄原创内容
双龙尊(或称双龙柄壶)这种造型,到底是哪里来的?为什么中唐以后就很少见了?
这里有两个问题,这篇文章来探讨一下前一个问题。中唐以后双龙尊器型迅速减少的问题,我们留到下一篇去讨论。
隋至唐 白瓷双龙尊 | 英国V&A博物馆藏
关于双龙尊的来源问题,博物馆系统当中比较多见的看法是,双龙尊是由鸡首壶发展而来,主要是本土进化的产物。
但也有一部分国内学者和研究者认为双龙尊是一种受到西亚金银器影响而出现的器型。在国际上,这种看法更为流行。
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不讲权威,用现有材料来讨论一下。
我们所说的双龙尊,指的是隋唐时期出现的陶瓷作品,包括唐三彩、白瓷、单色釉(如黑釉、绿釉、蓝釉、褐釉)等。至于清代的双龙耳瓶,并不在这次的讨论范围之内。
1
先来看一下双龙尊造型问题。
前一种看法——“双龙尊主要是鸡首壶本土进化的产物”在博物馆系统认知中拥有一定的拥趸。
图片源自徐巍、董健丽《唐代双龙柄尊探究——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例》
这种看法认为双龙尊是从两晋南北朝的鸡首壶、隋代双龙柄双联体器物演变而来。
鸡首壶在魏晋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尤其在南方地区,经常能发现鸡首壶的踪迹。早期鸡首壶的鸡首只是作为装饰,并不能出水,发展到后期成为流口。
如果将两只单柄的鸡首壶组合在一起,就能变成腹部相连的双腹双龙耳瓶。之后再进行合并组合和简化,就能成为今天我们常见的双龙尊。
南朝 越窑青瓷鸡首壶(整体) |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除此之外另一些研究论文也认为双龙尊主要是本土进化的器型,它确实也有西方的影响,但更多的体现在纹饰,如狮子纹、葡萄纹、联珠纹等,在器型上的影响微乎其微。
唐 双龙尊 |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出土
从这种推论来看,好像是有点道理的。但这里有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问题:鸡首壶又是怎么出现的?
毕竟在两晋之前,这种带有一个圆形柄的鸡头壶装饰,无论是青铜器、陶器,还是漆器,都没有被发现过。
2
再来看一下后一种看法,这种看法认为双龙尊的形态和西亚安弗拉式瓶有近缘关系,很可能是在西亚、中亚的金银制品或陶制品传入中国以后再行本土化的产物。
图片出自张馨芳《唐、五代陶瓷器中的外来文化因素》
谢明良先生曾在《关于唐代双龙柄壶》一文中将数量众多的双龙柄壶和国外发现的材料进行了对比,其中就包括了古代波斯遗址中的大量石雕和金银制品。从对比结果来看,两者的相似之处非常明显。
在中亚和西亚,甚至更遥远的罗马,双耳罐(双耳瓶)并不少见,早在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就已经能够看到。
阿契美尼德王朝 双耳金罐
银安弗拉罐 | 保罗·盖蒂博物馆藏
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 亚美尼亚人朝贡图
这是位于波斯五都之一波斯波利斯的石刻壁画。阿契美尼德王朝(550BC-330BC)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末至战国中期。
202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
而在希腊罗马世界,这种双耳罐被称为“amphoreus”,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安弗拉罐”。
这是一种有两个垂直把手的罐子,在古代用于储存和运输食品,比如葡萄酒和橄榄油等。在中国的出土文字记载和实物中,也有相类似的器物。
唐 《文选》抄本背面所绘的安弗拉瓶 | 新疆吐鲁番出土
鉴于在中国国内并没有发现金银制品的安弗拉罐,也有推测可能带来的是陶制品,或是外来的工匠进入中原以后带来了这种器型的概念 。
3
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阵地,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出现双龙尊这种器型的时代背景。
从国内现有的考古发现看,双龙尊集中出现在初唐至盛唐时期,出土的地方集中在大唐两京,即西安和洛阳。这个地区在当时无疑是最繁华的地方。
根据墓志铭或者相关出土信息,出土双龙尊的墓葬主人大多拥有比较高的身份,属于达官显贵或皇亲国戚级别。比较典型的是洛阳唐恭陵哀皇后陵寝出土的钴蓝釉双龙尊。
唐 蓝釉双龙瓶 | 唐恭陵哀皇后墓出土
恭陵是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哀皇后”为李弘之妃裴氏。李弘青年暴毙,太子妃裴氏死后陪葬恭陵。此时正值大唐繁盛期,双龙尊上的釉色为进口钴蓝釉。
恭陵哀皇后陵寝除了发现钴蓝釉双龙尊以外,还有一件形制、大小相似的红釉双龙尊,釉色白中略红。
这种器型多见于墓葬,在当时很可能是贵族官宦使用的高级葬具,也是身份的象征。
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会不会使用双龙尊,不太好说。但即便有使用,可能也是作为陈列装饰用品?毕竟相当一部分的双龙尊,它的口子并不容易倾倒液体,实在不太像能实用的。
隋至唐 青瓷双龙尊(整体) |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鉴于隋唐两朝皇室都有胡人血统,跟随他们创业打天下的重臣也有不少汉化的胡人,对于这种外来器皿的接受程度显然更高。
从瓷器发展的规律来看,出现新品类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一是外来刺激的影响,二是工匠的灵光一现,三是来样加工定制。
三星Neo QLED 8K
现存的双龙尊造型有好几种类型,不同之处集中在瓶身的造型和双耳的位置。
上排左:隋 盘口双龙柄瓶 |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上排中:唐 三彩双龙柄壶 | 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上排右:唐 黑釉双龙柄尊 | 河南博物院藏
下排左:唐 蓝釉双耳壶 钴蓝釉双龙耳瓶 | 河南省恭陵哀皇后墓出土
下排中:隋 白釉堆塑凤纹双龙耳壶 | 美国芝加哥博物馆藏
下排右:唐 白瓷双龙尊 | 英国V&A博物馆藏
我们不能说双龙尊完全是外来产物影响下出现的,毕竟几乎每个史前文明都有瓶瓶罐罐,但起码它是有西风东渐的影子的。
就好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以后同样经过了本土化,今天我们所说的佛教和印度半岛诞生发展的佛教也早已不一样了。
从器物的演变规律来看,双龙尊身上体现出浓厚的西亚风情。
安史之乱之后,双龙尊这种器型出现的频次明显减少。我们的下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四溢的胡风在初唐、盛唐强势出现后又迅速衰落?这些有着浓郁西方色彩的器物在唐代中期以后越来越少?
END
生如夏花
短期延期
展览时间:2023年6月30日至7月30日(短期延期,请关注公众号)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苹果社区3号楼B座
观展方式:预约观展(请提前一天预约)
联系方式:微信rose2019307 咨询预约
P.S.
本次展览另有配套电子图录,包含全部展品的来源出处、详细解读,以及各种角度的高清底图、场景美图等等。
一册图录,就是一本学习资料。
如有需要,请联系肉庄小二免费获取。下面的二维码请一定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