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旅客吞吐量超1亿人次,曾经世界第二繁忙:北京首都机场发展史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PEK)一直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它们在2018年至2018年的旅客吞吐量均超过1亿人次。北京首都机场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和海南航空公司的枢纽基地,还是四川航空、深圳航空和山东航空的重点机场。
随着北京大兴机场的开通,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北京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降至3451.38万人次,位居全国第5。现在北京首都机场拥有3条超过3400米跑道,我们来看看它63年的发展史。
图、北京首都机场鸟瞰图
北京首都机场位于北京顺义区,距离天安门广场25.35公里,机场占地面积达到34500亩,飞行区等级为4F级。
北京首都机场并不是一日建成今天的规模。首都机场始建于1955年,总投资7900万元,新建跑道、航站楼、机务维修房屋和飞机修理厂。1958年3月1日北京机场启用的时候,它只有一座小型候机楼,主要供当时的贵宾和包机使用。机场东面拥有一条2500米长的跑道。
图、1959年的北京首都机场鸟瞰图
1965年,我国政府决定开放北京为国际通航点,于是开始了总投资1532万元的改扩建计划。新建6个停机坪。改善了航站楼和通信导航设备。首都机场成为我国首座能接纳大型喷气式客机的机场。
进入1970年代,国际上普遍使用大型喷气式客机和新式旅客登机设备、自动人行步道、行李转盘等设备。北京首都机场的客流量也呈快速增长态势。1973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4.3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38万吨。
图、1972年北京首都机场,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空运一号飞抵北京首都机场
由于乘客人数的飙升,原来的基础设施很快便不够用了。跑道和航站楼的改扩建一直贯穿北京首都机场的发展史,最初的跑道经历了两次扩建,分别延长至3200米和3800米。1978年8月,首都机场启动1号航站楼的建设工程,1984年投入使用。新建一条跑道,可以满足波音747等大型飞机的起降要求。高峰时期可以处理旅客量为1500人次。
到1987年底,从北京始发的国内航线有59条,国际航线为24条。客运吞吐量为466.5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3.79万吨。1号航站楼建成后,首都机场还不断对航站楼和附属设施进行扩建。包括改建行李分拣设备和商业服务大厅。
图、首都机场1号和2号航站楼鸟瞰图
1991年,首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达到869.97万人次,这也超过了1号航站楼的设计能力。1995年10月,2号航站楼建设工程正式开工,1999年11月投入使用。2号航站楼的建筑规模之大、配套设施之完善,都创下我国当时民航机场建设之最。改扩建工程以2005年的航空运输量为规模依据,新建航站楼面积33.6平方米,总投资高达91.84亿人民币。
此次扩建也让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700万人次,年起降飞机19.32万架次。年货邮吞吐量为78万吨。
2008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又让北京首都机场迎来重要建设周期,新的跑道和航站楼相继开通。2004年,首都机场启动了以T3航站楼为核心的第三次大规模扩建工程。3号航站楼的旅客快速通过系统、地面引导系统、行李传输系统、城市轻轨到楼前系统是5大亮点工程。
T3扩建工程还新建东侧3800米长的第三条跑道,新增机位94个,飞行区等级为4F,可以满足空客A380的起降。2007年10月29日,T3正式启用。此次扩建工程还启动了北货区和国航基地的建设,并配套建设场内交通系统设备。
这也让首都机场具备年接待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180万吨,年飞机起降50万架次的能力。北京首都机场也成为当时我国地理位置最重要、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运输生产最繁忙的大型国际机场。
图、“上帝视角”大字型的T3航站楼
任正非突然宣布
2010年,北京首都机场成为全球旅客吞吐量第二繁忙的国际机场。这一称号,北京首都机场保持了10年之久。
现在首都机场已经发展到拥有三座航站楼,满足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但即便如此,机场的容量限制成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PKX)兴建的一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