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包含了非常多的维度,很难以一个恒定标准来回答。
同时,个体化之间的差异也会对其有很深地影响。问题中的10公里即没有给出速度约束也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不过我们还是尽量条分缕析,试着回答一下题主可能希望的得到答案。
一次能跑10公里代表什么?
在不跑步的人眼里,十公里是个遥不可及的距离,代表了艰苦又枯燥的征程。不过对于有规律跑步习惯的人来说,十公里其实是一个通过一定时间训练、人人都能完成的距离。
能跑完十公里,首先说明了两件事,
他/她有不错的有氧耐力,心肺能力也达到了一定水准;
他/她的身体足以适应较长时间持续进行一定强度的运动,通常有着规律的运动习惯。
对于有跑步习惯的朋友们来说,以一个比较舒适的状态,在马拉松配速下(比如6分左右/公里),有氧心率区间内(比如130~160左右),完成一个10公里大约在1小时左右。
每个人10km完成速度是不同的,用时越短,代表跑步能力越强。10公里成绩目前只有运动员技术等级,还没有业余等级标准,不过根据身边跑友的状态表现,也可以做些拓展划分。大致来了解一下你的10公里是什么水平吧~
10公里成绩
28分19秒(男子)、32分30秒(女子)以内,国际健将级。
29分45秒(男子)、33分30秒(女子)以内,健将级。
30分50秒(男子)、37分(女子)以内,一级运动员。
34分(男子)、42分(女子)以内,二级运动员。
36分12秒40(男子)、44分04秒1(女子)以内,三级运动员
*以上根据《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2021》
——当然在业余跑步爱好者心里,也通常有一套更简单的评判方法。比如跑进60分钟则被视为从入门到进阶的一个象征;而40分钟(男子)/50分钟(女子)以内,即被认为是业余“大神”级别的跑者。
10km是一个很好地检验有氧耐力的项目。有氧耐力又是在身体素质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环,加上跑步本身也带有一些关于速度、力量、柔韧层面的锻炼,所以长跑10公里是非常好的综合提高身体素质手段。不过,要全面了解身体素质,还要知道它有更多指标。
普通人应该如何判断自己的“身体素质”?
传统定义上讲,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
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身体素质有很多维度,我们可以把流行的身体成分也算作其中。跑步10公里,最突出的要求就是心肺耐力,它是身体素质综合评价中的一环。我们再简略看一下其他指标。
1.身体成分
荣耀X20中关村
BMI指数大家都知道,BMI=体重除以身高平方,这个指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健康水平。
2.心肺耐力
最大摄氧量是心肺耐力最重要的指标,它指的是我们进行中高强度的运动时,每公斤体重每分钟消耗的氧气量。普通人的最大摄氧量在40~50左右比较常见。经过较多耐力训练的人,最大摄氧量会更高。耐力运动员在60或70以上。作为对比参考一下,跑圈人熟知的越野大神K天王最大摄氧量为90。
3.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可以有很多测试方法和指标,比较典型的测试上肢用卧推,下肢用深蹲来测量。
卧推,男性,卧推自身体重的0.8~1.6倍;女性,卧推体重的0.5~0.9倍。
深蹲,男性,深蹲自身体重的1.5~2.3倍;女性,深蹲自身体重的1.1~1.8倍。
肌肉耐力测试,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4.柔韧素质
坐位体前屈,关节活动度柔韧等。
5.速度素质
速度测试可以采用步频测试,两脚自然开立,原地踏步跑,前脚掌着地,屈膝、弯腰,收下颌,听声音。20秒高速步频,看步频能够达到多少,比如步频达到400,专业运动员有可能达到600以上。
6.灵敏素质
人体在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对刺激信号感知整合分析和判断后,中枢神经系统指挥并修正身体完成快速动作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测量方法,如简单反应时测试。近年也有电子化的新方法,大屏幕按掉对应触摸板,来测试反应速度。实际上电子游戏里的音乐节奏游戏就有很多灵敏素质因素在里面。
这也是为什么当下很多的健身房、健身软件都会在开始帮助你制定训练计划前,先让你做一些基础性的运动,通过数据和表现来评估你的身体素质水平,从而针对性的为你量身定制训练计划。
这里也要提醒大家注意,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构造和生理差异较大,最好尽量自己与自己进行对比,不要盲目和他人争强,弄出伤病非常不值得。
身体素质中的有氧耐力代表什么?
回到10公里跑步,有氧耐力是整个身体素质中最重要的指标,与健康息息相关。一个可测量并量化的指标就是最大摄氧量。
iphone11紫色会看腻吗
最大摄氧量可以反应人体摄取、转运和利用氧气的能力,综合反应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肌肉相互合作的能力。
最大摄氧量的单位是ml/(kg.min),毫升每公斤体重每分钟,也就是每公斤体重每分钟使用的氧气为多少毫升。这个指标涉及到呼吸、循环、血液系统。最大摄氧量越大,人越健康。
一个糟糕的社会现状是,最大摄氧量正在以每10年减少10%的趋势递减,国民健康状态近年来一直在呈下滑趋势。
有氧耐力的获得很不容易,必须投入大量的整块儿时间才能起效果,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耐力很昂贵”的来由。而且耐力消失也挺快,几个礼拜不锻炼,耐力的衰退就会加速。不过一个好消息是,有过耐力训练基础的人,即使很久没有锻炼,重新捡起来也会比普通人快很多。
怎样打造自己的有氧耐力,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提高有氧耐力水平,对自己的健康非常有好处。具有一定强度的跑步,是非常有效的运动处方,提高最大摄氧量,最容易操作的方式就是间歇跑和节奏跑,同时为了增加身体的适应力,还要多跑一些长距离慢跑。
从前面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最大摄氧量关系到“摄取、转运和利用氧气”的能力。
摄取氧气和呼吸系统有关,训练中如果出现气喘吁吁,你就知道摄取氧气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运转氧气和心血管系统有关,跑步时心跳加快,你就知道运转氧气得到了锻炼;而肌肉利用氧气的能力,这个改变是比较慢的,长期进行跑步训练才能获得,长距离慢跑或者高强度的快跑,都能提高肌肉利用氧气的能力。
经过锻炼的优秀的身体,呼吸会更深更有效率,心跳会更有力度且可以在高强度时跳的很快,肌肉利用氧气的能力更强(用更少的氧气干更多的活儿)。
回到一次跑10公里身体素质如何?跑一次10km在大众标准看,还算挺好的。不过从专业运动层面来看,应该算是处在初级待进阶的阶段,不过后续潜力无限。如果只是想维持健康生活,能保持好这个运动习惯已经很好了。
如果想有一些更高的追求,则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升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