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屏占比手机通过其绝佳的显示效果给用户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因此成为近年来手机的全新卖点。面对市场的强烈需求,各大厂商用尽一切办法“榨干”手机正面每一寸空间,只为在屏占比一项拥有更漂亮的数值。
全面屏时代,各大手机厂商都开始对手机屏幕动刀子,从“刘海屏”、“珍珠屏”、“水滴屏”,到目前最新的滑盖全面屏,手机屏占比已达到95.06%。而滑盖全面屏是各大厂商对经典的复刻还是对高屏占比“新大陆的探索”,亦或是黔驴技穷之时的无奈之举?
在笔者看来,滑盖全面屏的设计只是科技瓶颈的折中之选。滑盖的机械设计降低了机身结构的稳定性,抛弃了一体化机身带来的防尘防水性和操作的便捷性,与当下的极简主义设计背道而驰。反而消费者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让肌肉熟悉滑盖的操作以及其功能性,大大增加了用户的学习成本。
幸运的是还没有出现不对称的异形全面屏,否则已经名垂千古的“乔布斯”可真的要爬起来,再一次定义移动通讯工具了。
在移动通讯工具发展的长河里,屏幕从无到有,尺寸越来越大,屏占比越来越高,多大才是一个极限呢?
“大哥大”开始屏幕从无到有
在笔者的记忆里,移动通讯工具BB机和大哥大更多的是从早期香港电影里看到的,星爷发哥还是古惑仔带给了我们对移动通讯工具最早的认识,帅气还能装X,放到现在的话还能防身。那时的大哥大黑白屏幕比计算器的屏幕都还小,只具有一排数字显示的功能,更别说什么屏占比了。
英特尔sapphire
而功能机的时代,诺基亚按键+直板的设计,则真正的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此时,屏幕尺寸突破1英寸,拥有了更大的显示面积和更好的显示效果。得益于屏幕尺寸的变大,贪吃蛇游戏才得以风靡世界。屏幕背光灯的加入,让夜晚也能便捷的与友人沟通。而彩屏手机的到来,更是让消费者认识到色彩的魅力。
除了按键加直板的设计外,翻盖的经典设计也成就了三星、夏普等众多手机厂商。但是这一设计没有对手机屏幕大小进行很大的突破,更多的通过新颖的结构设计吸引消费者为此买单。而翻盖过后的滑盖设计更是带来了一股潮流,成为主流设计。与现代不同的是,为了滑出键盘而并非为了提高屏占比。
滑盖智能机时代屏幕大小的突破
千禧年之后,智能手机逐步得到用户的青睐。而智能操作系统“塞班”成为主流,滑盖+智能操作系统的设计让诺基亚N系列、E系列等经典机型风靡全球。但是屏幕大小很难突破3英寸,据统计,2007年手机屏幕的平均尺寸是2.3英寸,像素密度(PPI)是171。
不过智能操作系统的引入,让手机不单单只成为简单的通讯工具,而赋予了更多的娱乐影音和移动办公的属性,更大的屏幕成为新的需求。
苹果开启智能手机大屏新时代
2007年,就在手机屏幕的平均尺寸还是2.3英寸的时候,乔布斯从口袋里掏出3.5英寸的iPhone,演示它的功能的时候,手指轻划几下就能控制屏幕,引发出现场的呼喊声。
触控式电容大屏、完全的创新、通讯网络的结合让初代iPhone一经问世,便畅销美国。让人们知道了手机原来还可以是这个样子,还能这么玩。
诺基亚意识到了山姆大叔的挑战,推出了诺基亚5230,着实让当时的诺粉们兴奋了一把,哪料想这成为了诺基亚塞班时代最后的绝唱,而苹果正式走入了世界舞台的中央,Home键加大屏的极简主义的设计逐步成为主流一直到现在。
鸿合电子白板童锁怎么解锁
而彼时随着安卓厂商的发展壮大,3.5英寸的手机已经不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三星Galaxy Note系列的推出,屏幕大小正式突破5英寸达到了5.3英寸。
此后屏占比逐步成为各大厂商角逐的战场。为了得到更高的屏占比,刚开始手机厂商更多的是在手机边框的控制上动心思,出现了ID无边框、曲面屏、2.5D玻璃等,这些都是厂商对显示效果和握持感的探索,也拉开了全面屏时代的大幕。
滑盖全面屏是黔驴技穷的选择吗
小米印度高管:未来将发布骁龙675新机指南
大屏需求的不断增长,也让屏幕大小与机身尺寸的矛盾日益明显。从超窄边框到无边框,再到如今诞生的全面屏,手机厂商对于屏占比的追求从未停止。
“刘海屏”、“珍珠屏”、“水滴屏”都是对屏占比狂热追求的产物,在手机厂商的宣传下,高屏占比也引导了用户的需求,以至于厂商绞尽脑汁翻出了经典的机械式滑盖设计,满足对屏占比的追求。屏占比从最初80%到选如今的95%,不可否认的是高屏占比带给了用户更好的视觉享受。
在笔者看来,滑盖全面屏是众多手机厂商对追求高屏占比的妥协,是前置摄像头等组件的不可隐藏性的技术瓶颈的无奈之选。在全面屏浪潮过度高涨的情况下,单纯为提高屏占比而降低了手机原有机身的结构强度,是否违背了一体化设计带来简洁及耐用的初衷?而在如今技术难关还未攻克,或者说技术还未成熟之前,是否该把更多心思放在产品生态的打造以及用户体验的提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