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评论

ChatGPT没出现在中国是因为差钱?

发布时间:2023-03-18 02:05:24  来源:互联网     背景:

作者 | 史林

随着GPT-4的上线,ChatGPT又完成了一波升级,在粉丝摇旗呐喊之际,难免也有人心生疑惑,为什么又是美国先搞出来的?最常听见的说法莫过于“国内AI与相关企业急功近利,投资人也竭泽而渔。”类似这种说法有很多论据,比如国内投资圈看AI项目就重视场景和商业潜力,对那些短期没有回报却很重要的基础模型项目视而不见;国产AI企业,即便是大厂也异常重视商业化,刚研发个项目就立刻要求实现产业化,还必须是大规模营收。反观太平洋对面的ChatGPT,则是集成了OpenAI长期投入,不计回报的研发思路,最终完成了厚积薄发,一朝亮相便技惊四座。

按照这种推论,国产AI产业在发展了这么些年后依旧没有什么明星技术,似乎就是投资人与企业的鼠目寸光导致的。换言之,什么时候国内企业和资本能像美国的那样不差钱也不爱钱,国产AI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才有出头之日。这个说法乍听之下合情合理,证据充分,也非常契合今天很多人心中“外事不行赖美帝,内事不行赖资本”的习惯性思维与话语。但是这经得起推敲吗?如果基于这种简单粗暴,名为“反思”实则“反智”的言论,最终得出“不考虑商业回报,不计较个体得失,国产AI产业就能发展起来”的结论,那或许才是真的走上了南辕北辙,缘木求鱼之路。很明显的一点,这种占领道德制高点的逻辑在出一开始就站不住脚,并且会对国产AI发展至今的亮点视而不见。

01

美国人是否真的不计回报

最近很多人估计都听过这样的故事,ChatGPT的诞生是因为OpenAI敢于挑战不可能,不计回报,最终成功。OpenAI是一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组成的,为了改变世界聚集到一起。听起来的确很美好,但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有问题,这是典型的“倒果为因”。OpenAI的创始人之一可是马斯克,因此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其人其事。

很多人不知道的,除了特斯拉,SpaceX,Neuralink等,马斯克还曾有几家在国内知名度非常有限的公司,比如Zip2,X.com,PayPal,这三家都成立于上世纪末期。其中Zip2为各大报刊和杂志出版商开发网络在线城市指南,包括地图、导航和黄页;X.com主营在线金融服务和电子邮件支付业务,是首批与美国联邦保险合作的网上银行之一;PayPal是全球最早研究电子钱包与移动支付的公司。综合观察下这三家公司,有没有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国内的阿里巴巴也走过这样的发展路线。

进入新世纪后,马斯克同样还开办过几家公司:SolarCity,Hyperloop,The Boring Company,相信这三家在国内的知名度也不高。其中SolarCity主营家用光伏发电业务(solar为法语“太阳”);Hyperloop直译为“超回路列车”,是基于真空管的高速客货运输系统,速度比飞机更快,目前还处于基础建设阶段,马斯克甚至想在未来把它用于火星上的交通运输;The Boring Company主营城市基建特别是铁路隧道建设,未来可用于研发超级高铁,隧道等基建设施则可以保持通用。Boring兼有“打洞”和“无聊”之意,因此The Boring Company在国内常被译为“钻洞公司”或“无聊公司”。

至此,相信很多人都能对马斯克有更深的理解了,他的思想有时被称为“技术理想主义”,这种思想是硅谷早已有之的。比如比尔盖茨希望电脑可以走进千家万户,拉里佩奇希望互联网信息来源应该多元化,乔布斯希望电子产品也可以是艺术品......诸如此类的思想很多,也可以说这是硅谷能有今日之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再回看OpenAI,还会觉得那种理想化的叙事合理吗?2015年马斯克开办OpenAI时,出发点就是要汇集全球最顶尖的AI人才,在非盈利的前提下,研发最前沿的AI技术。这种发展模式对标的更多是类似贝尔实验室这样能够产生巨大社会价值的半学术半企业科研实体,直接竞争者则是同时期被谷歌收购的DeepMind。因此OpenAI本来就是为AI技术而生的,而不是特意选择了研究底层技术。另外OpenAI从一开始就有一系列的奇遇良缘加持,仅凭马斯克的号召力就聚集了顶级富豪与学者和海量的舆论关注。拿这样的企业与国内某家企业相比,多少都难免有失偏颇。

现在一定会有人说,OpenAI能成功不还是不差钱,不考虑商业回报吗?这也有问题。在2019年时,OpenAI就主动放弃了自己的非盈利属性,转向有限商业化。当时马斯克等早期投资者已经退出了OpenAI,而且在算力、数据、人员等支出越来越大,OpenAI开始愈发清晰的认识到非盈利模式是难以持续的,于是随着奥尔特曼出任CEO,公司转型成为有限营利实体,用限制利润上限和营收种类等方式,来探索在商业化与非盈利机构之间的新平衡点。目前来看这种“以商养研”的模式基本是可靠的,它一方面推动大量OpenAI的技术成果走向市场,以挣取利润资助后续研究,形成良性循环的研发资金链;另一方面也打开了OpenAI接受更多投资的大门,当年7月OpenAI就接受了微软十亿美元的战略投资,OpenAI还成了微软Azure云计算领域的独家技术供应商。几年后的现在,微软用ChatGPT直接就把谷歌、META等对手逼到了角落。

至此就不难发现,OpenAI并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高冷”,反而更突显了一种“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就比困难多”的自强精神。如今OpenAI的年收入超过3500万美元,这对于商业化科技公司来说当然并不算多,甚至不到苹果一个季度收入的1%。但对于半盈利性质的科研实体来说却很好的解决了一大发展难题。而且从营收方法上看,OpenAI不仅与微软实现合作共赢,既可以长期获取微软投资,又为微软担任其技术供应商,还可以通过商业版订阅、API付费接入等模式,将众多科研成果变现。

与眼下OpenAI的风光无限相对的,它的老对手DeepMind在这一轮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当然了其中原因很多,比如技术路线选择的问题等等,但有个问题是绕不开的即对商业化的忽视,这甚至拖延了DeepMind的整体发展效率与技术实力。这几年经常看到DeepMind亏损甚大,引起谷歌不满的消息。虽然其领导层也公开表示过,如果2014年不是被谷歌收购,DeepMind现在应该已经破产了。奈何这些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此外DeepMind虽然被收购但一直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并且更倾向于理想化、学术化的研究氛围,屡屡引起谷歌的责难和猜忌,二者间矛盾丛生。近几年DeepMind的成果中最知名的当属在围棋上战胜人类的AlphaGo(阿尔法狗),以及专用于玩《星际争霸2》的AlphaStar,还有专用于研究蛋白质折叠的AlphaFold。但是显而易见的,这三者的商业化市场都很有限,毕竟会下围棋的人是少数;蛋白质折叠是当今科学界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全球研究者也不过百人;《星际争霸2》倒是受众很广,问题是谁会主动去找注定打不过的对手玩游戏?由此可以说,并非DeepMind不先进,而是缺乏商业化应用,特别是普通人触手可及的应用产品。

有意思的是最近随着ChatGPT的火热,谷歌和DeepMind的关系却逐渐回暖了,因为谷歌也发现手里能打的牌好像只有DeepMind了。但不论怎样,对商业化的忽视已经成了它很大的困难,经常被母公司谷歌发难责问,研究进程的拖拖拉拉,甚至还屡屡出现裁员、破产等危机,这些都成了DeepMind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相信至此很多人都明白了,不是OpenAI不玩商业化,而是他们在以常人不易察觉的方式玩。商业机构与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的,本无可厚非。但是很多人都喜欢自行脑补“无用之用乃为大用”的故事剧情,因为这种故事有戏剧性和反差感,随之而来的就是流量,同时也能迎合很多人“国产科技不行”的心理期待。

02

ChatGPT为什么没出现在中国

一定会有人说ChatGPT不还是人家美国做出来的吗,中国不还是落后了吗?这个事实的确不能否认,但也要看到这个问题的背后更多是一种在被卡脖子的时代背景下的焦虑情绪。前面说过OpenAI自诞生起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兼有的,用来对比国内同类型企业本来就有失偏颇,正如美国5G很多关键技术都不如中国的,这就能证明美国通信科技不行吗?

既然要真正的讨论ChatGPT为什么没出现在中国,首先要正视这个问题背后的复杂性。首先一点,前面说过OpenAI自诞生起就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备的,并且经过近几年已经形成了正向的滚雪球效应,这是国内企业短期内难以复制的,而且必要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也不是仅靠烧钱就能完成的。历史的经验不止一次的表明,发展高科技需要一系列配套建设,钱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果仅靠烧钱就能发展出高科技,那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应该都不会发生。

高通网络基带

如果简单的将AI技术总结为不差钱就能做好,往往会适得其反。近几年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做AI模型的遍地都有,但是大量项目在发论文、项目验收、评比、获奖之后就没有下文了,开源模型也是用户寥寥无几,缺乏生态活力,其投入产出比堪称惨不忍睹。这种研究依托上级科研经费当然可以不计商业回报,但真的对国内AI产业有什么实质性帮助吗?上世纪中叶时,苏联在航空、航天、材料学、机械加工、精密仪器等很多方面的实力都比同时期的美国更强,但自上而下的科研发展模式局限性很大,最后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

实际上,大部分科技发展都需要从上到下多层次全方位的研发投入,商业化研发与前瞻性研究需要并行才能最终开花结果。只是AI技术固有的特点,让它必须有成果才能更容易,更直接的被外界感知。ChatGPT没有出现在中国,就像中国男足为什么不行一样,是个复杂且关联广泛的问题。

03

冷静才有出路

很多人面对ChatGPT之所以焦虑,大概率是担心国产AI产业又和芯片一样被人卡脖子。不过从历史经验来看,结合国内产业的发展,AI大模型与应用在中国是“早和晚”的问题,而不至于是芯片那样的“有和无”。昨天百度的文心一言正式亮相,虽然实际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只要有就可以逐渐走向更好,这也是国产AI产业与芯片产业不同的地方。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没必要纠结到底是谁先实现突破。国内能率先突破固然好,但随后就能独步全球了吗?互联网产业概念在美国诞生,互联网+的经济奇迹却在中国出现,那互联网技术究竟是属于美国还是中国?不如放眼更高的维度,大多数科学技术最终都是长跑,其成果是属于全人类的。那么AI产业自然也是长跑,最终将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上形成漫长的产业链。每一寸的优势都值得珍惜,每一个长处都能带来机遇。

AI作为通用型技术几乎可以在任何领域都有用武之地,明显不仅限于互联网,要在各个行业通过技术融合实现解放生产力,比如自动驾驶就能极大缓解交通运输行业的压力。从这个角度说,国内产业多且场景丰富,产业结构也很繁杂,并且全社会上下对AI技术、数实融合的接受度颇高。在多年推进之后,AI技术进产业已经在国内取得了宽度深度兼备的成果。因此“张嘴产业,闭嘴场景”,并非国产企业和投资人眼里只有钱,更多的是因为国内AI真的有产业融合度场景和探索能力。反倒是美国大量AI创业公司都离不开互联网的一亩三分地,ChatGPT的商业落地首站不也是搜索功能吗?

有人说国产版ChatGPT真正的核心是“产业场景+类ChatGPT应用”,什么强不是强?国内AI有场景和商业路径并非坏事,国内的商业前景更好且路径更短,为什么不优先发展商业化、产业化?国产AI与美国不同,就在于AI与产业结合。因此要想让国产AI产业发展得更强更好,就要先摒弃“它们不差钱,我们只爱钱”之类的偏见思维,就像有人把自己的不如意归结于周围人都是富二代,只会让人心生厌烦。几十年前我们的祖辈能在吃饱穿暖都是奢望的情况下从无到有的研制核武器,现在条件更好自然没有理由继续受制于人。

当然这不是无脑的自我吹捧,只是万丈高楼平地起,与其无谓内耗或彻底躺平,不如脚踏实地的走出一条路来。如果某一天中国也拥有一大批超一流的AI学者、学生与研发团队,全世界AI人才愿意加入中国AI公司,那我们才有可能讨论国产版OpenAI或ChatGPT的可能。否则只靠几位名人号召或一味的烧钱,最终还是难免竹篮打水的下场。

至此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共识,中国男足不是十几个人的事,国产芯片也是关系到全国的事,国产AI也一样,不是几家公司或几个投资人的事。以后如果再为ChatGPT感到焦虑,不妨先想想这几句话与这篇文章。


返回网站首页

本文评论
中国石油咖啡_我猜你低估了“中石油投2亿卖咖啡”这事
消费赛道在2022年遇冷,但咖啡这厢却好生热闹。陆正耀也创立了新的咖啡品牌。VC投资咖啡的热情稍微有削减,但没停滞,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邮政、同仁堂,乃至李宁、特步也来跨...
日期:10-06
苹果掉入“生产力陷阱”_生产力 苹果
前段时间,苹果发布了全新的旗舰手机产品:iPhone 14系列,这几款产品在我看来可谓是升级了却又没完全升级。除了iPhone 14 Pro系列两款产品将“小刘海”变成了“大药丸”,摄像头像...
日期:09-24
千亿赛道股票_融资23亿!又一超级赛道出现:比芯片还难
最近,又一个超级传统赛道获得巨额融资:23.325亿元。这个赛道就是养猪业。9月29日,一家名叫“中芯种业”的企业宣布通过增资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广东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0...
日期:10-04
offer open_放弃高校Offer,加入OpenAI到底值不值得?
作者:Rowan Zellers省流版:「如果你的研究领域涉及大规模的基础研究,那么当下的工业界或许是个不错的去向。」对于一位想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求职的博士生来说,当下的学术界和工业...
日期:02-14
这家让大疆急得跳脚的公司1400亿卖身了「大疆 离职」
作者 | 李水青编辑 | 心缘智东西9月16日消息,当地时间9月15日,美国著名软件公司Adobe宣布以200亿美元(约合1402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设计软件公司Figma。这是Adobe创立40年以来最...
日期:09-18
微软发布 Edge 110 稳定版浏览器:引入全新的 Immersive Reader 策略等_用Microsoft Edge
2 月 10 日消息,微软于今天发布了 Microsoft Edge 110 稳定版更新。本次更新主要引入全新的 Immersive Reader 策略,为用户同步 Azure Active Directory 登录和引入 Drop 功...
日期:02-12
直播带货,未来堪忧?_直播带货有没有未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王智远目前主播带货,算是带动消费最重要手段之一,原因在于,它能使商品更多暴露在人们视野中,并通过一系列可显性手段,刺激用户潜在需求,从而促进供给和供需...
日期:11-06
即时零售 本地供给决定胜败
文/王慧莹编辑/周晓奇遍布街头巷尾的商超小店遇上往来穿梭的外卖小哥,催生了即时零售新业态。美团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美团实现营收509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即时...
日期:08-31
患上“河南依赖症”的想念食品 欲冲刺“挂面第二股”
雷达财经鸿途出品 文|孟帅 编|深海近日,从河南起家的想念食品更新招股书,向着A股“挂面第二股”的目标发起冲刺。事实上,想念食品曾于2020年向A股发起冲刺,但最终未能成功实现上...
日期:02-14
控制冲动消费_对消费的控制权 终于回到年轻人自己手中
你知道“早C晚A加B”吗?如果知道,那么你大概率是一名消费方面很注重论据的“成分党”。近两年,护肤消费市场正刮起一股凶猛的“成分护肤”浪潮,消费者更加愿意亲自下场研究美妆...
日期:10-15
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炸弹” 或再造“蔚小理”_特斯拉超级工厂机器人
图源:特斯拉3至5年后,数百万台人形机器人从特斯拉工厂下线,以低至2万美元的价格送往千家万户。“比汽车更便宜!”这是马斯克为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画下的蓝图,震动了机器人...
日期:10-18
前行者马天目最后牺牲了吗_前行者
出品|凤凰网科技《》记者|武辰编者按: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层出不穷,产业发展的规律性减弱趋势明显,复杂性、随机性、突发性的问题增多,给企业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挑战。同时5G、人工...
日期:02-10
qq手游音乐游戏_QQ音乐内置游戏引擎
  【ITBEAR科技资讯】8月15日消息,近期,在QQ音乐11.8.09版本中,有用户发现体积产生了显著涨幅,通过工具查看后,发现App中多了28.62MB的Cocos2d-x游戏引擎库。iPhone 13系列不同...
日期:08-16
能买一辆特斯拉,售价30万的Web3手机你见过没?_特斯拉新款电动车35万
前几天,奢侈手机品牌 Vertu 发布了一款名为 Meta Vertu 的新手机。入门款的起售价 23800,而顶配版本更是达到了 308000。这价格都够托尼买一辆 Model Y 了,看来Vertu对自己的产...
日期:11-02
“先涨价再降价”老套路为何难禁止「先降价再涨价与先涨价再降价」
作者/张涛漫画/陈彬10月24日晚8点,各大电商平台的“双十一”预售正式开启,今年“双十一”大促进入实质性阶段。近日有网友发现某平台在售的手机在悄然涨价。山东的沈女士爆料...
日期:10-30
京东舍弃京喜拼拼:下沉市场一梦黄粱
文 | 谢康玉编辑 | 乔芊出品 | 36氪未来消费微信ID | lslb168在7月初的京东集团战略会上,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承认了“京喜”的失败。这个为下沉市场量身组建的一级事业...
日期:09-03
苹果基带梦碎!iPhone的信号没救了?_iPhone基带没了
苹果的基带梦,可能真的遇上大问题了。多年以来,苹果一直致力于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这对消费者而言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为了减少对高通或博通等公司的依赖,苹果早早就制定了自研基...
日期:02-01
占NFT市场30%的“无聊猿”母公司 新计划是加密货币集成游戏
·“无聊猿游艇俱乐部”母公司Yuga Labs现在专注于加密货币集成游戏Otherside。该游戏为实现更低进入门槛而设计成可在网络浏览器上运行,玩家购买或制作的物品将被视为数字财...
日期:12-14
增程式 真香_增程式汽车
作者|路世明编辑|大 风进入2023年,汽车圈又刮起一阵“妖风”。都说纯电才是未来新能源车终极趋势,但肉眼可见的是,曾经备受争议且被纯电用户嗤之以鼻的增程式汽车,如今不仅车型越...
日期:03-09
坠落天使第一季_时代天使“坠落” 不是在一夜之间
导语:被称为“中国正畸第一股”的时代天使,正抛弃原本的竞争利器,陷入“价格战”后,其商业模式短板也逐渐显现。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开始寻求更彻底的“消费降级”。iPhone13起售价...
日期: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