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在去年 9 月,“卫星通信”就是机圈最热门的话题。
前有余承东的那句“向上捅破天”,后有华为 Mate 50 和苹果 iPhone 14 相继发布,该技术开始被大众所知晓。
诚然华为和苹果的卫星通信在技术、协议、配套等方面不尽相同,但使用情况异曲同工。
用户都可以在无网络信号覆盖的环境下,向外界发送消息和定位。
如此一来,当有人处于极端环境、遇到紧急情况时,就有机会联系到别人,从而寻求帮助。
虽说雨仔从未体验过卫星通信功能,但一直觉得这玩意儿有点意思:
不觉得这很酷吗?作为一名理工男,我觉得这太酷了,很符合我对野外生活的想象。
距离卫星通信问世已经过去了 4 个月,期间已经发生了几次因有效运用而成功脱困的案例。
先是在去年 12 月初,一男子身处寒冷的偏远地区,没有任何信号和网络连接,于是启动了 iPhone 14 上的卫星紧急求救功能。
苹果公司的应急响应中心收到信号后,便联系了当地的搜救队,最终帮助男子脱困。
后来在 12 月中旬,两名男子因交通事故坠崖后,通过卫星向救援人员发送了紧急 SOS。
在救援人员收到定位后,火速向当地治安部门发出求救,成功进行解救。
由此可见,卫星通信真不是啥噱头,而是具有实打实的价值。
哪怕一生就只用到一次,或许这一次就足以延续一生。
也正因它如此实用,一些其他品牌、机型的用户自然心里不平衡了 —— 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准确来说就是部分安卓阵营的机主,眼睛都红了,觉得自己低 iOS 和鸿蒙一等了。
于是他们纷纷在厂商的官博评论区中喊话,要求以后发布的新手机,都支持卫星通信。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卫星通信迟早会成为手机的标配功能。
毕竟,卫星通信本身并不是一项全新的技术,不仅极其成熟且应用广泛。
根据网传消息,已经有多款蓄势待发的新机将拥有卫星通信功能:
三星 S23、魅族 20、荣耀 Magic 5、小米 13 Ultra、华为 Mate X3、华为 P60......
这些机型无一例外,都是旗舰级别。
而在去年 11 月,英国三防手机公司 Bullitt 曾宣布与联发科合作,将推出支持双向卫星通信的手机。
现如今,这部手机已经确定,为摩托罗拉海外戴妃 Defy 系列的下一款新机。
看到“戴妃”这俩字,不知有多少老铁流下了时代的眼泪......
并且,在卫星通信普及的同时,相关技术也会迎来革新。
据悉,三星 S23 将配备铱星“卫星通信”功能;
小米 13 Ultra 将实现双向卫星通讯技术;
魅族 20 将首发 5G + 低轨卫星通信 + 近场通信全域覆盖;
华为下一代技术正在研发,预计会推出双向互发短信功能,未来或将实现发语音短信和短时间语音通话。
从厂商的这些动作中不难看出,卫星通信就是发力的重点,迟早会大面积铺开。
所以现阶段,就看谁的研发动作快了,等到日后铁定无法成为营销的重点。
除了各大厂商各自为战,上游供应链也搞定了卫星通信技术,只待运用到消费市场。
比如高通,就计划将基于卫星的连接引入下一代安卓智能手机。
高通表示,要为三星和谷歌等智能手机制造商提供一种通过卫星功能,与苹果 iPhone 14 机型的 SOS 紧急求救竞争。
在几天前的 CES 2023 中,高通宣布与铱星通信公司达成合作,推出 Snapdragon Satellite。
这个 Snapdragon Satellite 是全球首个基于卫星、为旗舰智能手机提供双向消息通信的解决方案,为有需要人士在紧急时刻提供应急服务。
官方信息显示,它将会通过铱星覆盖全球各个地区的低轨道卫星,提供低功耗的低时延连接,实现从南极点到北极点的真正全球覆盖。
高通称,骁龙 8 Gen 2 处理器内置对使用卫星连接的消息传递支持。
只是由于该方案要同时满足“和高通合作选择软硬件”以及“使用铱星的卫星服务”两个条件,因此最早支持该功能的手机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
别看高通姗姗来迟,但只要它没画大饼,其方案是要胜过苹果和华为的。
腾讯控股的海外游戏公司
因为高通的方案,是把相关通讯模块内置在骁龙的硬件层,反观苹果和华为都是外挂,天线、LNA、通讯模块等都是独立的。
考虑到内置 5G 基带的芯片比外挂 5G 基带的芯片拥有更低的功耗,卫星通信模块理论上亦是如此。
当然了,高通的方案先进归先进,但国内厂商大概率还是会采用类似华为的方案。
原因懂的都懂,无非就是地区、卫星、频段等因素。
只是,卫星通信功能固然高大上,特别是还拥有逆天改命的能力,
但平心而论,它距离普通人的生活,还是有些太远了。
试问,咱这样的普罗大众,遇到极端情况的概率能有多大?又有多少人愿意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中?
就连厂商在宣传时,也会着重强调“紧急情况”,不鼓励用户去使用。
反正对待卫星通信功能,大家还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吧。
知道它很厉害就足够了,找个空旷地测试一番就可以了,可别去实战。
且不说它到底好不好用,就算真的好用,也不能保证 100% 兜底。
一方面,极端环境往往风云突变,人类无法掌控;另一方面,救援人员进行援救需要时间,也会面临困难和危险。
没准儿等到他们赶到,人已经凉凉了......
因此以当下的情况来看,卫星通信即便能普及,使用率也会很有限,绝大部分的人此生都不会使用。
至于卫星通信功能究竟是不是“方向错了”,我们终有一天会得到答案。
甭管是对还是错,雨仔还是那句话,切勿主动创造使用的情况。
否则,“试试就逝世”的剧情很可能会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