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随着5G技术的迅速发展,5G行业终端被寄予厚望。据信通院预计,到2025年5G终端将累计超过3200款,其中,行业终端累计达2000款,“基础类+定制类”同步发展,可实现千亿级连接。
面向千亿级连接“新蓝海”,工业5G终端设备也积极开拓,逐渐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提升产品质量等方面释放出巨大潜力。
然而,在实现全面应用之前,工业5G终端仍面临多重挑战,仍需闯过几道关。
第一关 突破恶劣场景“封锁”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不同行业对5G的网络速率、传输时延、定位精度等性能需求也各不相同,这也使得工业5G终端设备的需求呈现形碎片化。
不同于消费类应用,工业领域应用场景众多,仍存在大量恶劣环境。
其中包括易燃易爆、粉尘、振动、噪声等复杂多变环境,同时工厂内有大量电磁噪声源,信道特征复杂,电磁干扰对工业现场的通信质量影响较大,这也对工业5G终端设备的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此,应加强供需对接,分类推进工业5G终端设备研发。加快探索“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按行业推进工业5G终端设备研发应用,从重点行业、典型场景进行突破,分批次、分阶段推进工业5G终端设备应用,加快集成5G芯片模组的行业定制化终端设备研发。
第二关 跨过研发成本大关
工业5G终端设备的研发成本居高不下可谓工业5G终端走向繁荣的又一“拦路虎”。
当前,5G芯片模组的价格仍偏高,限制了工业5G终端设备研发成本的降低。虽然5G RedCap商用加速,有望使得5G RedCap模组价格进一步下降,但5GRedCap技术在工业终端设备中的规模商用仍需时间培育。
对此,行业应加快5G RedCap技术在工业5G终端设备中应用,促进规模化使用,“以用促降”带动产品研发成本进一步下降。
具体来看,面向工业领域的中高速应用场景,应加快探索5G RedCap与工业传感器、可穿戴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等工业终端设备的融合;面向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应加快采用5G RedCap结合网络切片、5G LAN、高精度定位等5G原生特性的工业终端设备研发,丰富产品形态和供给。
第三关 克服协议适配终极挑战
就关键技术来看,5G与工业协议适配、与工控设备融合等技术仍待突破。
Redmi K40 小米11
不同于移动互联网的开放统一,工业领域已形成多种工业协议长期共存的局面。目前各种工业协议相对封闭,尚未针对5G技术进行开放适配,同时5G标准体系对工业协议和核心控制逻辑的支持仍待加强。目前工业5G终端设备主要集中在生产外围等辅助环节,5G与工业控制核心设备的融合有待加深。
对此,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尤为必要。行业企业、终端设备厂家、电信运营商、高校及科研机构等相关各方应加强协同攻关,推进5G与工业协议XSO(跨层调度协同)、5G与工业组态软件协作适配、5G与DCS(分布式控制系统)融合等关键技术研究与探索,加强5G与工业协议、工业业务逻辑的适配,深化5G与工业控制、生产设备等终端设备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