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在国内电动车企纷纷开卷智能驾驶的时候,特斯拉也想来凑热闹。特斯拉中国方面最新确认,目前正在推动FSD(Full Self-Drive全自动驾驶)落地中国。
今年早前随着特斯拉CEO马斯克与中国加强互动,外界不少声音认为特斯拉FSD将加速在华落地。有自动驾驶行业的特斯拉汽车博主发文透露,特斯拉FSD功能即将在中国发布,万事俱备,只剩官宣。
这意味着,业内公认的智能驾驶最强纯视觉玩家,即将和中国车企同场竞技。在汽车智能化的赛场上,国内智驾将迎来行业“鲶鱼”,但特斯拉也面临不少挑战。
特斯拉国内推送FSD功能,强调不能实现自动驾驶
特斯拉FSD加快落地中国的背景是国内正在出台越来越多的相关支持政策。
今年6月,工信部方面表示,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这一表态在这周稍早前正式落地。
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要求具备量产条件L3(有条件自动驾驶)和L4(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车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试点。
大众点评 创始人 张涛
该通知对试点城市条件、试点汽车企业条件、试点汽车产品条件,以及如何获得产品准入、上路通行、试点评估调整和暂停或退出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更重要的是首次明确了事故责任判定。
此前L3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权责不清,导致没有车企敢明确推出具备L3功能的汽车,而更多宣称是L2.5、L2.9999。相关法规不支配、不配套,导致L3自动驾驶难以规模落地。
此次则为智能汽车高阶自动驾驶的落地扫清了这方面的障碍,乘用车智能辅助驾驶向更高阶段迭代有了法规支持,尤其是对那些技术较为领先、获得用户认可的车企来说具备明显利好,可以开始合法生产搭载L3级和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量产车型。
科技关注到,前述通知公布后,特斯拉中国官网的车主手册里增加了FSD Beta版的功能介绍,而此前则显示全自动驾驶能力“暂不可用,稍后推出”。
根据Model Y车主手册,FSD Beta具备具备弯道行驶、交叉路口停车通行、左右转弯、经过环岛路口,驶入/驶出高速公路等,可适用于各种驾驶场景和任何类型道路,包括住宅区街道和城市街道。也就是说,FSD Beta将覆盖高速和城区场景。
不过,特斯拉强调,FSD Beta并不能实现自动驾驶,需要驾驶员专心驾驶车辆。启用时必须双手握住方向盘,必须随时留意周围环境和其他道路使用者,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驾驶员干预。特斯拉表示,FSD Beta还是测试功能,后续将通过OTA进行更新升级。
荣耀每年销量
这些更新或显示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市场的脚步正在加快,可能会从部分车主并从上海开始试点覆盖。上海官方曾在5月表示,将进一步深化与特斯拉的合作,推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功能板块在沪布局。随后有消息称特斯拉FSD已在上海获批,当时特斯拉否认。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特斯拉已在组建本地运营团队,并从总部派出工程师来进行培训。同时,特斯拉还在尝试组建数据标注团队,规模约上百人,为训练FSD算法作准备。
不过,做为纯视觉路线的代表,特斯拉FSD此前都是基于北美地区的测试数据,自动驾驶测试版行驶了超过5亿英里。但国内由于地形、交通参与者众多等因素,道路环境更为复杂多变,长尾场景更多,这对特斯拉FSD也是挑战,如何让算法更好兼容适应本地道路数据,也需要在前期进行更多训练测试。
iphone7升级ios14续航
数据安全也是外界关注的问题。特斯拉中国2021年就在上海落成并启用本地化的数据中心,表示所有国内特斯拉车辆产生的数据都不会出境,在监管和政策方面满足中国的准入要求,这后续能够一定程度消除监管对数据合规方面的问题。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提到,7月特斯拉中国发出200个数据标注工程师岗位招聘信息,说明它应该已解决数据合规问题,但特斯拉FSD在中国适应性如何还不知道。
近年来,特斯拉多次发生相关安全事故。公开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美国汽车安全监管机构已对涉嫌使用自动驾驶等系统的特斯拉进行了30多起特别事故调查,已经报告至少22起造成司机或乘客死亡的事故,特斯拉此前还因此遭到监管调查,并陷入多场诉讼,事故方指控其自动驾驶系统存在缺陷或存在虚假宣传。
但在今年早前,特斯拉也赢得了部分诉讼,法院认定此前发生的车祸与特斯拉自动驾驶无关。作为自动驾驶的首要原则,安全将是特斯拉FSD落地国内过程中持续面临的头号挑战,这需要数据、算法等持续迭代优化。
马斯克曾称对FSD过于乐观,国内智驾迎新对手
特斯拉FSD落地国内,意味着国内车企在智驾方面将迎来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虽然双方路线不同,但市场和用户将作出投票。
目前,国内车企在智驾系统方面普遍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的感知方案,而特斯拉则是全球率先实现纯视觉方案量产的车企。因成本问题,马斯克对激光雷达嗤之以鼻。
不过,国内也有不少车企转向纯视觉路线,百度、大疆等都推出了基于纯视觉路线的智驾系统,百度旗下集度和吉利共同支持的极越号称在国内率先实现BEV+ Transformer纯视觉+OCC占用网络技术方案的量产。
目前,这两条路线还未分为胜负,到底谁的技术路线更好、更安全并无定论。不过,国内不少企业都采用了特斯拉自动系统率先采用的BEV+Transformer、OCC等算法,如华为、蔚小理等。
不少企业还宣称已领先特斯拉。余承东此前就表示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ADS 2.0是L2.999(无限循环级),无限接近 L3 ,“遥遥领先”于特斯拉、新势力,可实现不依赖于高精地图的高速、城区高阶智能驾驶功能。
集度&极越CEO夏一平也表示,极越的NOA在国内一定比特斯拉强。“特斯拉在美国还不错,美国的路况还是简单一点。特斯拉到中国来,不会一下子就做到跟在美国一样,会有一个爬坡的过程。”
不过,朱西产认为,智能汽车等于芯片+AI+数据,这方面特斯拉最厉害,芯片自研、有AI能力、数据和计算能力也非常领先,没有企业能卷过它,它是第一个实现用户数据闭环的企业。“现在要用建用户数据闭环的这种方式,实现L2+向L3迭代靠拢。”
同时,特斯拉FSD也在不断进化。马斯克稍早前表示,特斯拉将推出端到端的FSD V12版本,并称它已经到了几天才需要干预一次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FSD会比人类安全10倍。这方面的成功,有可能使特斯拉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
实际上,特斯拉FSD此前多次跳票,马斯克也坦言过去对此过于乐观。目前,特斯拉FSD仍主要在北美落地。“我们尝试在越多的地方让它运作,难度就越大。如果同时进行这样的尝试,就很难在任何地方实现自动驾驶,我们不想在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就经历审批程序。”马斯克在此前的三季度财报会上表示。
目前,华为、小鹏、理想、蔚来等都在向城市智驾拓展,功能越来越全面,意图实现全场景覆盖,未来势必也会面临从L2升级到L3的技术迭代问题。
清华大学教授邓志东此前对科技表示,国内智能驾驶的技术能力已经能够支撑L3自动驾驶,应将其看成是从L2到L4必要的过渡阶段,即不走“单项”或“多项”功能,而直接走整车L3的形式,能够更好解决功能成本与安全性问题,实现商业闭环。
目前,多家车企都想通过售卖利润率更高的自动驾驶等软件来获取收入。中国市场是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场,在中国交付了数十万辆可以升级到FSD Beta的汽车,这将是潜在的营收空间。
不过,特斯拉FSD美国最新价格为1.2万美元,此前披露的国内定价为6.4万元,远高于国内车企智驾系统。如华为ADS2.0为3.6万元,小鹏CNGP为3.5万元,极越纯视觉智驾系统为4.99万元。
马斯克表示,希望FSD的价格能让更多人负担得起,目前定价较低,以吸引更多用户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FSD价格会随着其价值成比例上涨。但特斯拉FSD在国内价格普遍比同行高,或会影响部分用户订阅,同时其也需要推出更多灵活的订阅方式。
硅谷战略与创新咨询专家杰弗里·摩尔在《跨越鸿沟》中写到,高科技产品在市场遭遇的最大障碍就是“鸿沟理论”,而16%左右是跨越鸿沟的关键时点。
宝马买保险是不是贵些
目前,中国在汽车电动化方面已跨越鸿沟,但智能化还没有。有观点认为,智能驾驶正逐步迎来技术、法规、用户接受度的三重拐点。随着特斯拉的加入,国内智驾竞争将更为激烈,拐点也有望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