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域名解析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是互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将域名转化为对应的IP地址。当根、顶级域及本地域名服务器(Local DNS,LDNS)等关键节点发生故障时,互联网就会陷入瘫痪。DNS作为用户访问互联网的控制入口,对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基于20多年的运维经验,笔者创新性地提出可连接DNS理论体系,组织构建新型DNS,以期对互联网持续稳定运行起到重要作用。
连接与非连接技术
面向连接的通信要求在发送数据前设备之间先建立连接,具备通信质量好和安全可保障的优点;但其强调通信的确定性,缺点是不能灵活适配。
互联网是非连接的,在建立通信的过程中,所有沿途节点不需要资源预留,不记录通信状态,具备网络对接简单、灵活支持多种业务、生存能力极强的优点;但其缺乏控制机制,难以有效保障通信的质量和安全。连接与非连接技术特点对比见表1。
表1 连接与非连接技术模型的典型区别
不可控的互联网DNS
DNS采用典型的非连接技术模型构建,因此,如何跨界借鉴连接模型理念,增加解析确定性、可控性,成为研究的技术起点。
健身环 金钱双倍
DNS解析过程存在多个不可控环节,一旦发生故障将对业务产生较大影响。常见故障如下。
根故障:根处于倒状解析树的最顶端,一旦发生故障将严重影响互联网安全。
重要域故障:COM顶级域具备超高聚集的使用热度,是互联网安全最关键的保障目标。但顶级域的分散管理方式会导致不可预测的威胁。
解析机制滞后效应的影响:递归解析报文中携带存活时间(Time To Live,TTL),域名TTL逐秒递减,到0递归,此解析机制会导致域名记录变化无法实时生效。
可连接DNS体系架构
作为连接用户与业务的关键桥梁,运营商的LDNS负责手机和家宽用户的互联网域名解析工作,解析业务量高达1.6万次/用户/日,远高于公共递归业务量,对互联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借鉴面向连接理论,我们基于运营商现网LDNS服务节点,构建了可连接DNS新型域名解析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可连接DNS新型域名解析体系
可连接DNS体系架构分为四层(应用管理层、连接控制层、数据信息层、服务节点层),主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创新打造互联网业务开放运营功能,支持VR、元宇宙、大视频等新兴互联网业务调度需求;二是构建长效应急能力,为13亿互联网用户提供持续稳定的DNS解析服务能力。
作为可连接DNS体系结构的顶层,应用管理层负责面向各类互联网业务系统,提供域名急救、域名精准调度、域名可信交互等管理和服务功能。
连接控制层是可连接DNS体系结构的中枢,负责对全局DNS的连接、调度和决策。向上对接应用管理层,接收任务列表清单;向下全连接所有DNS相关系统和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完成策略执行。
数据信息层是可连接DNS体系结构的智库,一是实现域名权威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分析,为内循环体系构建域名索引库;二是实现对DNS日志数据的热度、频度等属性的分析,为应急和运营提供数据支撑,实现大数据价值转化;三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高可靠、高安全的域名解析连接,支撑重要数据上链能力。
服务节点层是可连接DNS体系结构的基座,包括全网缓存、递归、权威、应急节点等。缓存作为业务承载主体,以省为单位分布式部署,应答了98%以上的用户解析请求;递归不直接响应用户,承担从权威服务器获取域名解析结果的重任;权威负责管理本级域名权威解析,包括A/AAAA/CNAME/TXT等类型结果;当发生全网大面积解析故障时,应急节点将起到容灾的关键作用。
可连接DNS运营实践
基于上述理论架构体系,对现网进行全方位改造,可进一步提升互联网DNS的连接控制能力,满足更多新业务需要。以下为成熟案例,以飨读者。
自解析内循环长效应急能力
可连接DNS体系融合探测和大数据技术,动态遴选热点价值域名,获取域名权威信息,构建索引库。在域名被篡改或故障时,依托连接控制层,可跳过中间环节直达末端权威服务器,快速获取域名解析信息。
中国移动已建立两级索引库并完成全网部署,总连接域名数超2亿,经规模验证,系统解析成功率超过99%,持续达到现网同等运营水平。
域名急救
当域名被“污染”或故障时,受制于TTL设置、CNAME机制等影响,业务变更期间会出现数分钟业务中断。通过可连接DNS控制台,直接下发指令到LDNS,秒级生效,实现域名急救。该功能已应用300多个域名,得到广泛好评。面对互联网用户的急迫需求,中国移动将通过标准API接口开放能力。
域名精准调度
运营商的LDNS分省部署,业务调度往往只能精确到省。可连接DNS掌控城域网拓扑信息,通过传递用户位置标签,支持“1ms时延圈”的区县级调度。该功能对于VR/AR、云游戏等超低时延、超高速率的应用加速效果显著。当前中国移动CDN使用域名精准调度技术,服务抖音等业务流量已超10Tbit/s,获得了超低访问时延的质量增益。
域名可信交互
常规递归解析方式存在传输不安全、“污染”难抵制等问题。域名可信交易功能支持金融、政府等互联网内容提供方作为主权实体,重保域名作为区块链交易对象,在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共同约束下,建立高可靠、高安全、高保障的新型DNS解析体系。
结语
构建可连接DNS体系,对于应对互联网大面积解析故障、增强和改善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想要真正发挥可连接DNS的运营效能,任重而道远,还需业界加强合作,联合创新,共同促进可连接DNS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