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科技
作者 | 潘琭玙
今年以来,文娱消费需求持续点燃市场,在这之中,阿里影业是直接受益者。11月13日,阿里影业发布2023/24半年度业绩。
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阿里影业实现收入26.1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3%;包含大麦的营收为31.85亿元。经调整EBITA盈利约4.61亿元,同比增幅209%,净利润4.6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去年同期亏损0.22亿元。
阿里分拆后的阿里大文娱业绩表现尚佳。2023年第二季度(2024财年第一季度),在六大业务集团中,大文娱集团实现营收53.81亿元,以35.7%的同比增速紧随国际数字商业其后,更重要的是,经调整EBITA同比扭亏为盈,从去年同期的净亏损9.07亿变为盈利6300万元。
阿里大文娱的扭亏也得益于阿里影业的增收。上一季度阿里影业实现季度盈利后,本次财报实现了首度半年盈利,较上一季度36%的增速也进一步提升。
阿里影业表示,本季度公司坚定执行“内容+科技”双轮驱动战略,持续深耕内容领域,加大长期有核心价值的科技投入。
尽管业绩向好,但资本市场反应并不乐观。截至11月14日午间收盘,阿里影业当日成交量达1.24亿股,股价跌幅超过7%,每股报收0.53港元,总市值142.97亿港元。
大麦终于赚钱了
阿里大文娱的业绩一直以来依靠阿里影业、大麦与优酷三架“马车”齐发力,在这之中阿里影业与大麦一直以来被视作营收引擎。
马云曾提及,“大文娱是给人带来快乐的,会给大文娱11年时间,期间不会考虑赚钱”。而就在在阿里巴巴架构重组后的首个季度,阿里大文娱实现了扭亏为盈。上一季度的财报显示,阿里大文娱集团经调整净利润为6300万元,在此之前大文娱确实连亏了10年。
阿里影业的大板块收入,在合并大麦后变得更加清晰,一部分是以电影投资宣发为主的核心的内容收入,另一部分是电影票务与科技平台的收入,两部分收入占比约44%与40%。
本季财报阿里影业将大麦的相关收入单列,也可见大麦对集团整体营收贡献较大,占比达23%。
如何更好地以优质内容为核心,持续释放内容生产、互联网宣发、衍生品变现等环节构成的商业链条的价值,是阿里影业一直以来在探索的问题。
本财季,阿里影业电影票务及科技平台(即淘票票、云智及数智化业务)收入5.58亿元,同比增长134%,大麦收入为7.28亿元,同比上涨588%。
本季度阿里影业从阿里集团手中收购了大麦网,阿里大文娱董事长兼CEO俞永福曾表示“大麦是阿里大文娱打通线上线下的关键环节。”
据公告显示,大麦网所属公司Pony Media已经连续亏损3年。于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3个财政年度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3.22亿元、1.38亿元及0.9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三个财年Pony Media收入分别为1.33亿元、3.04亿元及2.28亿元,而本季度中期收入(半年)7.28亿元超前三财年总和。
2020年初,阿里影业已联合大麦推出了“阿里电影演出业务”,启动电影演出在组织、战略、人才等层面的协同发展。2021年,淘票票与大麦联合发布了致力于打通“电影+演出”双场景的淘麦VIP。
今年演出市场井喷,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演出票房同比增长454%。
这也带动大麦在截至9月30日的6个月内 GMV同比增长超500%,淘麦VIP的会员规模已突破2000万,其中黑钻会员已突破200万。核心演唱会品类,报告期内演唱会头部项目覆盖率近100%。上一季度大麦GMV超40亿元,超过2023财年全年的交易额约30亿元,环比上一季度增幅超100%。
财报指出,阿里影业对大麦的收购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完成交割。
内容投入的长期渗透
今年以来,全国电影总票房为297亿元,同比增加约180亿元,同比增幅154%,2023年暑期档全国电影总票房达206亿元,创中国影史同档期最高纪录。
文娱消费的复苏带动了阿里影业在内容方面的收入。截止9月30日止的六个月内,电影投资制作与宣发收入为12.7亿元,同比增长96%,剧集制作收入1.39亿元同比下滑71%,针对该下滑财报解释称是由于剧集发行时点的影响。另外,IP衍生品及创新业务收入约6.48亿元,同比涨幅41%。
具体来看,在电影投资制作宣发领域,报告期内,阿里影业共参与出品和发行影片37部,其中《孤注一掷》、《消失的她》、《长安三万里》等7部影片进入了同期票房前10,累积票房占总票房比例接近60%,在暑期档与爆款电影的参与方中很难不见阿里影业的身影。根据国产片的分账比例,《孤注一掷》可为片方带来超过11亿元的收入。
同时,在影视复苏下,阿里影业也加大了对营销费用的投入。财报数据指出,截止9月30日的6个月内,销售及市场费用约为3.77亿元,同比增长188%,销售及市场费占收入比重从过往期间7%增加至14%。
2020年,阿里影业形成内容、科技、IP衍生及商业化三大业务格局。阿里影业也在财报中提及,在确保主宣发项目的持续投资,以保证电影投资组合的稳定收益外,拓展合制及自制能力,以提高整体电影内容产业投资组合概念下的高利润率。曾有影院经理表示,“阿里影业每年接到的影片剧本和投资合作项目多如牛毛。”
今年,阿里影业也再次提出“锦橙合制”计划的新内容目标:未来5年,阿里影业将以合制的方式,推出30部影片,覆盖科幻、悬疑、爱情、现实主义、动画等类型赛道,加大对科幻、动画和大湾区电影的投入,提升这类题材在合制片单当中的占比。
根据灯塔专业版APP数据显示,各大公司长期参与的全部作品,阿里影业参与的影片累计产出的票房为1647.11亿元,位列所有影企的第四位,猫眼紧随其后参与影片的累计票房也达1340.31亿元。这也意味着互联网影企在内容生产各环节的进一步渗透。
与内容相关的收入在互联网影业的占比持续增长,也意味着互联网电影企业更进一步参与内容创作。据镜象娱乐不完全统计,阿里旗下的阿里影业、优酷信息、微梦创科等公司;腾讯旗下的腾讯影业;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文化等多家互联网影企,其参与影片产出的累计票房都达到数百亿元。
阿里影业曾经对外表示,在内容方面的投入不会设定上限。这也意味着对内容走量式的大范围投入。互联网行业分析师于斌曾表示,“不缺钱的阿里影业出手大方,大笔资金砸出了一个又一个项目,但细看之下,就像是在批量生产‘烂片’。”对阿里影业而言,或许不缺卖座的电影,但如何持续创作出符合市场口味的影片,也是影视公司普遍的难题。
另外,阿里影业在今年8月陷入侵权风波。宁波空谷幽水影业称《孤注一掷》涉嫌侵犯其电影《捕鱼行动》版权。据悉,其与阿里影业双方对《捕鱼》系列电影各持有50%的著作权,而坏猴子影业在未得到其授权的情况下自行立项和拍摄。但随后阿里影业否认侵权,并且表示公司会积极应诉并且反诉。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演唱会井喷让黄牛问题更加彰显,而大麦网作为平台也被认为是责任方之一。在公开平台上,大麦网因退票机制、演出宣传等问题多次引发用户不满,投诉达上万条。对阿里影业而言,在高速的营收增长之下,“甜蜜的烦恼”或也将成长期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