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电影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一类角色给影迷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TA也许是人类的好伙伴,也许是恶名昭彰的反派,也可能是可爱逗趣的配角。TA是《异形》中的艾什、《普罗米修斯》中的戴维、《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
TA就是:人形机器人。
有人说,人形机器人代表了人类对于科技的终极幻想。就在最近,一则“中国人形机器人计划三年内实现量产”的消息引发了吃瓜群众的高度关注。
现实版的“大白”“艾什”“戴维”,终于要来了吗?
01
三年内实现批量生产,
五年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这则消息来自《经济参考报》11月3日刊发的文章《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到2025年实现量产》。文章称,工信部日前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意味着我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顶层设计文件落地。《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并对产业提出了几方面的规划:
一是明确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目标和时间点,对未来三年、五年的行业发展进行作了战略部署。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是部署了关键技术突破、产品培育、场景拓展、生态营造以及支撑能力这五方面的任务。这期节目,咱们展开聊聊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关键技术突破,重点计划在三个方面取得关键突破:首先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大脑”,控制人形机器人运动的“小脑”;其次是系统部署“机器肢”关键技术群,打造仿人机械臂、灵巧手和腿足的“肢体”关键技术;另外还有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人形机器人与元宇宙、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
苹果11屏幕峰值亮度 尼特
比较受关注的还有“场景拓展”,众所周知,一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离不开完整的商业闭环,而这份文件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场景拓展应用框定了方向,从特种领域、制造业典型场景、民生及重点行业三大方向提出意见措施。(上述参考:经济观察报,2023.11.03;新华网,2023.11.0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11.03)
02
政策支持+产业链公司布局,
产业落地有望加速
人形机器人并非新鲜事物,早在1927年,世界上第一台人形机器人“Televox”就诞生于美国。如今近百年时间过去,人形机器人也成为科技领域关注度很高的一个领域。随着顶层文件的落地,人形机器人产业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参考来源:上海证券报,2023.11.04)
一方面,政府持续加大支持力度,产业落地有望加速。背后的逻辑在于,顶层文件落地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技术和标准有望加快形成,从而推动产业规模化量产。《指导意见》中划定的目标,无论是到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还是到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其实都意在推动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中信证券就认为,后续和人形机器人配套的实质性支持政策有望相继出台,推动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公司的发展。(参考来源:证券日报,2023.11.04;财联社,2023.11.03)
另一方面,产业链公司加快抢占风口,国内外多家公司已经争相布局。自打2021年起,特斯拉、三星、谷歌、波士顿动力、本田这些海外巨头就纷纷发布了人形机器人产品及其迭代产品。就拿特斯拉来说,两年前推出了人形机器人概念机“擎天柱Optimus”,预计在这个月进行行走测试;而在国内,已经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的企业已经达到了10多家,包括优必选、达闼机器人、智元机器人、小米、傅里叶智能、纯米科技等等。(参考来源:中国经济网,2023.11.04;此处不作为个股推荐)
03
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
带来的投资机遇
用业内的话来说,2023年算得上是中国人形机器人的“元年”,未来虽然“道阻且长”,但前景是光明的,这也为咱们投资布局提供了机遇。
具体到投资方向上,综合考虑价值占比、市场卡位及确定性,充分受益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支持的减速器伺服电机、丝杠、传感器及伺服系统等环节是目前机构建议关注的重点。(参考来源:国信证券,2023.11.05)
风险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