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的国家还在努力发展建设中,教育科技都十分的落后,那段时间有很多人“随大流”选择出国凑热闹。李飞飞也是其中之一,并且还在国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你或许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是你一定听说过当下正火“AI”技术。
没错,她就是被人称为“AI女神”的华裔美国科学家。虽然她现在身在美国,但是她坚定地表示,自己如果获得诺贝尔奖,那么要以中国人的身份去领奖。是什么让她在美国那么多年还放不下自己的祖国呢?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李飞飞
全家移民美国
李飞飞1976年出生在北京,生长在四川成都。16岁那年,父母决定带她移民去美国。其实李飞飞一家在中国的生活也十分不错,在省重点中学读书,成绩也是十分优秀。如果考一个国内的大学,李飞飞也会有所成就的。
但是当时国内的教育资源十分匮乏,并且十分注重应试教育,教育模式很是古板。李飞飞的父母也是有知识文化的人,很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他们认为当前国内的这种教育模式很难出人才,但是又希望女儿有所作为,因此一家三口下定决心离开中国,转身移民去了美国,换了一个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一开始他们一家人也是抱着十分激动的心情来到美国的。然而,到了美国以后的生活并没有李飞飞想象中的那样顺利。她的父母之前也没有来过美国,所以移民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们一家人放弃了在国内的事业,相当于在一个国家展开一个新的开端。
不达标电动车过渡期后怎么办
辛苦的他乡生活
华人在美国只能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父母只能外出打工做一些收银员、维修师傅等基础工作,勉勉强强维持着家中的生活开销。美国学校高昂的学费加重了家庭的负担,课余之外的李飞飞也不得不去找一些零工做一做。刷碗工、打扫卫生等她都干过,最辛苦的日子甚至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边学习边工作的生活虽然有些忙碌,但是也很是充实。后来他们借钱攒钱开了一家洗衣店,日子总算是好过了许多。
其次语言的不通也给她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虽然在国内也努力补习过英文,但是当地人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他们流畅地说着当地的方言,让本来口语化都不怎么熟练的李飞飞更迷惑了。
小米副董事长
但是相比于周围人的冷漠与歧视,语言不通带来的不便已经不算什么了。远在异国他乡,她一个人人生地不熟的,内心十分的孤独和无助。父母将她安排进入了一个私立学校,陌生的环境让原本开朗的她变得不善言谈,不标准的英文发音更是让她自卑地不敢开口。中国和美国孩子的性格和教育方式也不一样,她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再加上当地的白人对于移民者还带有歧视,常常对她言语攻击,冷嘲热讽的。她也常常看见许多其他黑种人、黄种人的学生受到白人的欺负,老师对于这种情况也视而不见。
但是她不甘于被欺负,奋力反抗,让那些欺负她的人知道她并不好惹。她在心中更是坚定了自己是一个黄种人、中国人的决心。她的日子一时间很难熬很绝望,她也不敢向父母诉说这些害怕让他们担心。所以她只能默默地学习,用其他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缓解自己的心情。
优秀的成绩让她脱颖而出
李飞飞的努力没有白费,最终在美国新泽西州帕西帕尼高中以第六名的成绩毕业,数学满分的成绩在当时也是轰动了大小报社媒体。高中毕业后,她同时申请了三个学校: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罗格斯大学。没想到三个学校都接受了她的申请,她也都通过了三所的面试,这三所高校在全世界都数一数二。
最后她选择进入普林斯顿大学物理专业进行学习,还因为成绩的优异而获得普林斯顿大学一笔丰厚的奖学金,让她不必为高昂的学费而担心。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物理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名气,教学质量可以说是世界一流。能取得如此成就,全家人都十分的高兴与骄傲。
李飞飞青春期时代的孤僻性格在新环境下也没有得到什么改善。她依旧独来独往,孤身一人出现在校园里。在这四年中,李飞飞依旧没有因为自己的一点点小成就而骄傲自满,还是像以前一样埋头读书,将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中去,在大学四年内跟着高水准的教授学到了不少东西,教授们也对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小姑娘努力拼搏的冲劲感到惊讶。
品茶的境界三,并非是喝茶
归国西藏之行
大学毕业后,美国的不少公司以高薪的条件向她抛出橄榄枝,甚至带她的教授希望她留下继续深造。但是这么多年在美国的学习,让她始终找不到归属感,于是她做出了一个让大家都表示十分震惊的决定:选择回国去西藏研究医药。李飞飞以前从来没有去过西藏,也没有接触过医药行业。但是西藏的优美风光早就让她有了想要去那里的冲动了,医药行业的未知领域更是令李飞飞想要涉足。
这个时候刚好有一个机缘巧合,普林斯顿有一个奖项叫做Martin Dale1953 fellowship的项目,让她选择自己设计一个项目,于是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前往西藏,进行“藏医药学和西医学上的医理比较”这个项目的开展与研究。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之前从来没有人在这个领域展开研究,李飞飞愿意做这个“第一人”。她不怕浪费时间,也不惧怕失败。对于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与探索心,支撑着她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在西藏一年的学习中,让她整个人都有了这些年在美国打拼时候的前所未有的轻松感,她将自己完全释放,整个人如同重生一般。去山上采采草药,和藏族老婆婆唠唠家常,说着自己熟悉的汉语,她感受到了“回家”的亲切感,祖国的山河给了她坚强的后盾与力量。她虽然是美国国籍,但是归国给了她安全感,这一刻她在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决心。
涉足人工智能
这个项目的圆满成功让她再一次脱颖而出,获得了这次学习的奖学金。她也决定了继续深造学习,希望有更大的成就。她没有将自己的专业局限,反而又开始研究其他的领域。2000年,进入加州理工学院的人工智能专业展开学习。她的研究生课程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研究生研究奖学金的支持。
人工智能领域在当下是最火的一项研究之一,人们都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来解放自己的双手。不过要知道人工智能刚刚兴起,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大片的空白,进展速度缓慢,非常有可能忙碌大半辈子还没有丝毫进展。因此在AI 推出的最开始那几年,很多人并不看好它。但是李飞飞没有将这些困难和反对视为困难,而是化作动力推着自己前行。
之前李飞飞的打工经历就让她幻想什么时候机器人可以取代人力去工作呢,如今她就要用她的大脑去展开探索。在加州理工大学,李飞飞的身影仿佛从来没有在实验室消失一般,她还是像往常一样默默地一个人坐在那里孜孜不倦地搞研究。缓慢的开端和坎坷的进程让很多朋友劝劝她放弃换个研究方向,毕竟她的能力在别的方面也可以有所作为,但是她却不服输。
一遍遍的尝试和无数次失败之后,李飞飞终于在五年后研究出了一套人工智能程序,即图形识别技术,这项研究给予了计算机“头脑”,让计算机能够“看懂”图像。当下著名的ImageNet数据库就是李飞飞这项研究的果实,她将计算机对于图片识别的错误率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并且后来这项技术还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当时许多科技公司和科技行业的巨头纷纷向李飞飞表示希望与她合作,甚至Google、亚马逊都纷纷向她抛出橄榄枝。但是李飞飞不愿意将AI用于盈利,而最终选择将这份服务于全人类的产品对全世界免费开放。带着这项伟大的成就,2005年从加州理工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并且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三星s2和s3的区别
“AI女神”的诞生
李飞飞的研究成果将机器智能领域前进了一大步,获得了美国各界各大高校的一直好评,她也想继续将自己的研究进行下去。于是2009年加入斯坦福大学,担任助理教授。短短三年后她又晋升为斯坦福大学终身职的副教授,这一年她才33岁。不仅是斯坦福AI实验室唯一的女性,也是计算机系最年轻的教授。
李飞飞依旧在AI领域方面不断前进,2017年加入Google并担任副总裁,并成立了Google AI 中国中心。她作为中国中心的负责人带领中国人才开展研究工作和一些本土团队的工作;2019年,担任斯坦福大学人类中心人工智能研究所联合主任;202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Twitter公司董事会新独立董事、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2021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如今的她才45岁,却拥有这么大的成就。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向全世界展示了黄种人一点也不比白种人差,用自己的成就打了当初那些看不起她的人的脸。她的创新精神正是现代年轻人所缺少的,她的努力和经历影响了全世界的年轻人。她还培养了大批的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带领世界走在先进科技的前端。
后来有记者采访她,问她是否觉得自己是美国人。李飞飞毅然决然地表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她的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她也向媒体说明,如果自己有一天能有机会拿到诺贝尔奖,那么一定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去领奖的。她的一番话也让人十分感动,一个在美国生长了几十年的人,纵然在美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却还是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因为一直以来她深深地知道,在自己最艰难的那些日子里,除了父母带给她的无限力量之外,还有就是祖国赋予她的无限自信心。她的父母也一直教育她,虽然我们移民到了美国,但是我们自始至终都是中国人,要牢记自己的身份。她一直将这些铭记于心,爱国之心永远在生命中闪闪发光。
如今李飞飞研究领域还有电脑视觉、认知神经科学、电脑神经科学和大数据分析等。她站在了美国智能科技的顶端,虽然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她的那颗爱国的心跨越了两个国家的距离,永远在我们的祖国上。
她的故事在令我们感动的同时,她的成就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不仅要学习她的爱国之心,更要学习她的创新、钻研的精神。在做任何事情的路上都会充满坎坷,但是我们要不服输,咬牙坚持,不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