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CV专题报道 | 协力推动汽车芯片高质量发展 通信产业网|2023-07-28 15:49:14作者:温昕来源:新能源洗车报
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具备辅助驾驶功能的L2级乘用车新车渗透率达到了34.5%,再创新高。随着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加速,芯片已成为汽车产业竞争和产业生态创新重构的核心。
近两年,虽然芯片产业的整体短缺情况有所缓解,但算力和稳定性高的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仍较低。进入汽车智能化的“下半场”,高端车规级芯片的自主可控对实现汽车强国建设十分重要。这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远近结合、系统推进,提升全产业链水平,有力支撑汽车和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升级 推升车用芯片需求量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现代汽车中的车载芯片数量越来越多,并且新能源汽车的芯片使用量要普遍高于传统燃油汽车。预计2022年,中国传统燃油汽车的汽车芯片使用数量为每辆车934颗,中国新能源汽车平均芯片数量将高达1459颗。
MCU芯片是一台汽车中使用量最高的芯片。从车窗升降、座椅调节到车载娱乐信息系统,再到发动机控制,几乎都会用到MCU。有报告指出,一辆汽车里的MCU芯片约占整车半导体零件数量的30%。
在新能源汽车当中,MCU更是作为核心参与到汽车动力系统的控制。MCU通过接收VCU的车辆行驶控制指令,将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化为高压交流电,并控制电动机输出指定的扭矩和转速,驱动车辆行驶。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也越发复杂,这将催生更大的MCU需求量。
新上任的小鹏汽车总裁王凤英指出,车规级芯片研发周期长,设计门槛高,资金投入大。单片价格仅1到3美元左右,价格低,利润低,市场规模十分有限,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代工厂更愿意把产能优先安排给利润高的消费电子类芯片。国外巨头几十年来一直垄断着市场,中国芯片企业难以切入。
但经过全球疫情期间的“缺芯”洗礼,国产企业意识到最基础的芯片也可能会制约汽车产业发展。即便将直面与国外传统芯片巨头的竞争,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MCU领域发力,给自主品牌汽车用上中国“芯”。
今年4月,四维图新官方宣布,旗下杰发科技首颗功能安全车规级MCU芯片AC7840x交付多家标杆客户并进行规模应。这也代表着AC7840x正式量产,该芯片可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控制器、空调控制器、LED车灯控制、电池管理系统、整车控制器以及电机控制器等领域。
政企合作 加速高端芯片国产化
除了MCU芯片,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汽车产业对高算力车机芯片和自动驾驶芯片的需求量也进一步增加。
在当前的汽车市场竞争中,消费者评价一台车是否智能,经常是以车机流畅度和辅助驾驶功能是否全面为基准进行判定的,而这对车载SoC芯片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市场上主流产品搭载的车机芯片型号来看,高端车机芯片的国产化率依然较低。
皇御贵金属正规吗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在公开场合发表建议:“国家应和汽车、半导体行业携手共进。”在国家层面,应由国家部委牵头,针对芯片等高新领域产业链制定极端风险下的保障方案;出台政策积极推动关键零部件技术国产化。
在行业层面,应加快汽车芯片通用化进程;共同推动供应链透明化,共建良好的芯片供应生态;构建芯片企业与汽车行业的直通直联合作模式。
在企业层面,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外芯片厂商开放合作;另一方面加强自研,提升供应保障能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兴亚同样提到了汽车芯片的发展需要“政企结合”。
他建议,要大力提高国产芯片的应用率,一是从政策层面加快引导产业转型,推动“卡脖子”及高端芯片的研发及应用,并加大政策刺激力度,在芯片的研发端、应用端以及汽车消费端等多方面研究和出台针对国产芯片全产业链条的鼓励措施。
二是加速完善汽车芯片配套措施,健全汽车芯片应用保障机制、完善细分领域技术规范和测试标准。通过提升国产芯片应用率,推动汽车芯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软硬兼修 共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除了硬件,软件在汽车的智能化转型当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若想真正实现安全的自动驾驶商业应用,仅靠单车智能是不够的,一定会结合通讯、大数据、云网互动等技术。不仅如此,自动驾驶的开发还需要大量的云仿真测试,是提升自动驾驶开发效率的重要一环。云仿真技术将有效提升仿真测试的覆盖度。
不同企业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预期功能安全等领域的积累和合作,将有助于提升自动驾驶开发效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合作开发自动驾驶系统。
我国政府应当发挥顶层优势,引导国产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紧跟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加速发展。同时,引导下游产业应用国产车规级芯片产品,真正实现让市场反馈推动技术迭代。
在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将举办以“共创‘芯’未来”为主题的论坛。论坛将召集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围绕车规级芯片的国产化、高端化展开讨论,加速中国车规级芯片“上车”,助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