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影像50年——汤闻飞纪实摄影作品集》近日出版,此书分为六个篇章,用331幅照片,12万字形象、生动地记录了桐乡历史,诠释了桐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再现了桐乡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
作为桐乡农业部门的一位技术干部,摄影是汤闻飞多方面爱好的其中一个方面,也是汤闻飞一辈子的业余爱好,更是他孜孜矻矻一辈子的事业。
50年来,汤闻飞到过桐乡不同乡镇,康泾塘,长山河、石门湾运河、崇福市河、白马塘等都留下汤闻飞的足迹,镜头里留下的不仅有宏大叙事,还有许多精彩的生活细节。这些反映桐乡改革开放几十年变化的点点滴滴,让观者,尤其是桐乡人感受到家乡巨大变化。
农村记事
桐乡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素有“鱼米之乡、百花地面”之美誉。一马平川的桐乡,一直以来是浙江重要的粮食产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桐乡农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桐乡人始终一步一个脚印,精心守护并耕耘着这一方沃土。丰收季里,一望无垠的稻田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改革开放后,桐乡人民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在农业发展过程得到了充分体现,桐乡农村一路领先富裕起来。一张张具有年代感的照片是跨越时间界限的旅行,也是乡村历史的回眸。
iphone 12 pro官方售价
新生公社红旗漾大队李家浜南小队的农民秋收后现金分红。(摄于1979年12月)
濮院公社永越大队屋底里生产队的晒场上,社员们正在打稻、扇谷、过磅。(1973年8月12日)
义马公社众安大队早稻丰收抢收忙。(1974年8月)
1977年6月12日-20日,浙江省养猪生产现场会在桐乡召开。图为6月17日,参会人员实地参观梧桐公社新南大队牧场。
县供销社在濮院镇西河头大量收购大白菜,支援北京市场。(1984年1月12日)
1954年崇德、桐乡两县开始使用机械脱粒人力打稻机,1977年首次引进联合收割机,1995年,桐乡粮食收割机械化初步实现。图为芝村乡星火村农民在用稻桶打麦子。(1991年5月16日)
桐乡是桑蚕茧主要产区,这是农妇在采茧子。(2000年5月)
兴修水利
桐乡境域属长江流域太湖运河水系,运河两侧河道密布。桐乡地势低洼,过境水多,一遇洪水,易发生洪涝灾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桐乡积极兴修水利,先后对崇福市河、石门市河、白马塘、康泾塘等骨干河道进行疏拓和全面治理,保证了运河水系排水引水顺畅。改革开放后,当地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组织实施南排出海工程长山河、盐官下河、莲花桥港工程等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使得城市的防洪排涝有了很大改善。从仅靠双手开挖河道到机械化时代的到来,一组组蔚为壮观的建设场面,不仅是珍贵的历史瞬间,也传承着一种精神,承载着几代人的情怀。
康泾塘疏拓工程刚开工,河西的大批房屋已拆除,大批民工正在挖土。(1969年12月)
民工在崇福市河工地上挖泥挑土。(1971年2月)
女社员在石门市河疏拓工地上挑土。(1972年1月)
康泾塘疏拓土方工程1969年12月30日结束,1970年元旦南北两头的大坝同时开坝放水。图为筑于京杭大运河畔的康泾塘大坝炸坝放水,远处是运河上的青云桥,即皂林双桥的西桥(1970年1月1日)
石门市河疏拓现场,临河的房屋基本拆除,视野开阔。站在寺弄口,从东往南用四张照片连拍对岸工地全景,东面隐约可见东高桥,南面可见南高桥。(1972年2月)
城市变迁
城市在发展中变迁,一大批城建工程掀起建设高潮,鱗次栉比的高楼拔地而起,宽敞平坦的马路纵横交错,绵延四方。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吸引力、承载力、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功能和品质持续提升。今昔对比,不免让人产生时空错觉。城市每个方位、每个角落的昨日之印象与今日之巨大变迁,写满了故事。一路行摄,见证桐乡越来越美,在旧貌新颜的对比图里,镌刻着城市的记忆。
桐城仅留的大揪树,树龄120年。(1994年7月)
石门堰桥堍的客运码头(1970年12月)
桐乡汽车站位于梧桐大街的客车进站门(20世纪70年代中期)
一艘带拖船的桐乡客轮经长山河去硖石镇。(1983年6月6日)
1993年5月4日,桐乡撤县设市庆祝大会现场。
北港河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前的北港河北岸。图片从左到右依次是民宅、梧桐乡政府,烟囱处是东方红丝厂。(2000年)
北港河综合整治工程竣工后,在上图同一位置拍摄的北港河北岸。图片中北岸是滨河广场及时代佳苑、锦都名苑住宅楼。(2018年5月)
水乡古韵
桐乡地处杭嘉湖平原,一条流淌的运河,催生出崇福、石门、梧桐、乌镇、濮院等一批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的沿岸古镇,如同一颗颗珍珠镶嵌在大运河畔。浸润于水的古镇,或傍水而建,或依水环绕,有河就有桥,小桥与流水赋予了小镇诗意和灵气。造型质朴、构造精美的古桥,勾勒出人们的文化审美、生活习俗。一幅幅老照片散发出引人追忆的独特水乡韵味。
义济桥,俗称中桥,单孔石拱桥,跨崇福市河。1971年拓宽运河时拆建,更名春风大桥(1971年10月)
崇福市河万岁桥至义济桥段。(1971年10月)
石门镇寺弄口。(1971年1月)
东高桥,位于石门镇东,南北走向,横跨京杭大运河,单孔石拱挢。桥长37米、高9.3米、宽4.7米,南披石阶36级、北披34级。1972年,京杭大运河石门市河段拓宽时拆除(1971年1月)
在乌镇西栅通济桥西堍桥洞看仁济桥。(1991年)
皂林东桥,俗称东双桥、便民桥。与西桥即青云桥合称皂林双桥。(20世纪80年代初)
桨声灯影里的乌镇西栅。(2010年6月)
采撷时光
时光的年轮滚滚向前,回首往事,岁月如歌。青春在流动中成熟,企业在奋进中成长。缤纷多姿的文化丰富着风雅桐乡,滋养着百姓心灵。采撷时代洪流下平凡的浪花,用光影记录一个个鲜活的温暖瞬间,宛如跳动的音符,奏出华彩乐章,余音袅袅。
崇福丝厂缫丝车间的班组长在与缫丝女工交流操作流程。(1973年3月)
乡镇企业的兴起,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浙江足佳皮鞋总厂是桐乡乡镇企业的首领。(1985年6月13日)
谷歌pixel解锁
欢送梧桐镇知识青年赴梧桐公社新南大队安家落户。(1975年7月25日)
医疗小分队在桐乡农村普查妇女病。(1975年6月)
全国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期间,桐乡县在梧桐镇梧桐大街展出文明礼貌月宣传展板,吸引了不市民的驻足观看。(1982年3月)
摸奖摸到三等奖,上台领奖。(2000年1月1日)
社会剪影
社会是一面镜子,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演绎自己的人生。镜头记录活跃于城市街头的普通人。平凡的生活里,总有意想不到的喜悦,用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美的生活、美的心灵。时光如梭,用镜头抓住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展示时光流过的美好记忆。
崇德镇小附设幼儿园课堂师生互动。(1973年3月)
崇福镇小附设幼儿园里,一群可爱的“小小音乐家”。(1973年3月)
民合公社赵家堰小学的学生边唱歌边跳橡皮筋。(1985年)
梧桐镇托儿所的孩子们在观看桐乡县第二届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演出。(1990年10月20日)
春风桥下的蔬菜幼苗交易市场。(1982年4月)
作者简介
汤闻飞
1933年生,浙江人,1949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主任科员、农业经济师,业余爱好文学与摄影,1999年入编《中国摄影家全集》。现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曾为第三届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组织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998年至2011年在桐乡市老年大学执教初级、中级摄影班。
▶更多活动◀
中国摄影家协会征稿平台正式启动定制服务
中国摄影家协会图片库推出“定向约稿”服务
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中国网“在线影展”申办流程
高质量个人摄影作品集,您值得拥有
艺无止境 卓越瞬间 | 2024年度“艺卓×影像中国”全国摄影展
2024·3·31截稿|中国第19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征稿启事
2024·5·5| 第十二届“沣标杯”国际听障摄影展暨“关爱残障”主题公益摄影展
2024·8·10截稿|第三届“醉美云龙”全国摄影大展
2024·8·30截稿|2023浙江·武义“康养杯”全国摄影大展
征集 | 2023影像中国 · 每日一签
阅读原文、分享、点赞、在看
都安排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