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什么样的企业完全符合你心中优秀企业的标准?
当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华为、阿里、腾讯、京东等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公司。然而小汇今天要讲的这家公司,你可能完全没有听过,但无论是它在职的还是离职的员工,都一致为这家企业点赞。
这家企业就是——视源股份(CVTE)。营收每两年翻一番,1月19日在A股上市当天,开盘后30分钟就涨停。
而这家公司的老板:孙永辉,却是HR出身,在公司还主要负责着招聘工作。但其人力资源政策,完全超出了常规HR的套路,甚至你连想都不敢想。
1
最大胆的薪酬制度
让员工自己说了算
小汇在我们的微信服务号“HRGO学堂”开设了一门薪酬设计的微课,本以为这门课HR肯定能学以致用,并且能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然而,就这么被视源股份啪啪啪打脸了——
他们家薪酬制度哪用得着设计?员工自己就说了算就行!
具体操作方式是:每月月末抽出两个小时,各个部门各自组织在一起,每个人把这个月里自己的贡献和不足都罗列出来,重点的地方敲一敲黑板,同事之间互相决定彼此的工资是应该是升还是降,具体该拿多少。
举个例子,这个月人力资源部的工资总额为10万,可能HRM表现太差只拿了2k,而招聘专员因为一口气招了200人拿了2w,都是有可能的。
再详细的KPI指标,员工都有可能骗得过公司,但他永远不可能骗得过朝夕相处的同事。这种薪酬制度,促使员工每个月都得做出业绩,并团结好同事关系,同时,你再也看不到那些靠巴结领导和溜须拍马而升职加薪的情况了。
同时,HR也终于可以歇一口气了:
再也不用苦口婆心地死劝员工薪酬保密了!反正你都知道。
再也不用担心员工因薪酬不公愤而离职了!反正拿的少说明你没本事。
2
最任性的管理制度
主要还是看心情
在公司管理上,有的公司强调民主,比如谷歌,员工都是散养的;有的公司强调集权,比如娃哈哈,老板一人说了算。两种管理方式都能成就优秀的企业。
而视源在管理上,另辟了一条路——看心情。
上下班不打卡这是必须的,岗位随时换这是看兴趣的!
视源没有考勤制度,员工上下班时间不固定,只要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哪怕你心情不好,这天就不来了也没领导对你大喊大叫。如果心情不好想去旅游,只要跟部门负责人说一声,就可以出去了,两个月、三个月都可以。
拼多多iphone12pro砍价
而在岗位方面,既不是轮岗,也不是固定的。而是看员工的兴趣在哪里,再选择他想要从事/调换的岗位。
视源股份的创始人孙永辉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女工程师和HR说,她不喜欢写代码,喜欢画画,于是公司就让她想,自己(画画在公司)能干什么,然后她就成了视源工业设计团队的创始人。在那以后,企业VI和CI也慢慢搞起来了。这一切,都是源于她的喜爱和内心动力。
我们常常感叹兴趣和职业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视源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将兴趣变成岗位的机会。
3
最夸张的员工福利
吃住看病一手包
企业有食堂和宿舍并不稀奇,员工稍微多一点的制造业都能做到,但包吃包住就不容易了。视源食堂菜品丰富,宿舍宽敞整洁。
不但要对员工好,也要对员工家属好。
视源斥资千万设立了职工内部幼儿园和体检中心、有专职部门为员工洗车等办理各项个人事务、旅游聚餐等各类形式的家属福利等等,只要为员工福利投入的,都是高标准的。
视源每年从利润中提取10%作为福利支出预算。在国有企业,高福利等于腐败,在民营企业,高福利并不带来高绩效。视源在职工福利方面的高投入,跟许多国有和民营企业不一样,他们体现的是对员工需求的细致把握,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免去员工为生活琐事所烦扰,提升并激励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高福利带来高效率,这是视源与其他低效福利企业的根本区别。
4
最不管事的公司老板
一切员工说了算
HR做的久了,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无奈:明明是老板不听建议瞎制定的政策,却要我们背黑锅、擦屁股!
虽然是一句牢骚话,但也反应了一个事实:在专业的领域里,公司老板不一定做的比员工好。
而“强势”的老板,不懂装懂,非要横生枝节,往往免不了一场麻烦。
HR最懂HR!HR出身的视源创始人孙永辉肯定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公司的管理上,视源老板只是个“摆设”:
1、让能力和贡献超越自己的员工在股份的比例上超越自己:创始人孙永辉持股10%左右,另外两个创始人也不到10%,公司第二大的股东是后来新进的一位80后高管。
2、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并且充分授权:就连三个创始人都各司其职,孙永辉本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负责招聘工作。
微软第二大规模收购
3、视源不是几个创始人的企业,而是每个为之付出了心血的人们的企业:公司内部共有超过100名员工成为了公司股东,把员工变成“合伙人”。公司每季度拿出净利润的10%左右作为员工奖金,每年净利润的30%作为股东分红,以此为企业发展撒播“忠诚”和“奋斗”的种子。
“大商言道,小商言利”,视源孙永辉将“道”打造得所有员工触手可及,而这或许也是视源能在短短几年能从微小企业发展成优秀企业背后的原因。
最后,小汇想用孙永辉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
“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无论是作为一名员工、管理者,还是创业者,内心深处的准则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在做的事情,我们要尽全力把它做好;身边的人,我们要尽可能对他们好。”
以上。
关于更多管理领域的思考与总结
欢迎来参加2017HRGO公开课
HRGO:2017年上半年课程时间安排表
课程主题
时间
地点
人力资源效能
方程式
2月24-25日
上海
3月24-25日
杭州
合伙人制度
实战工具箱
3月17-18日
北京
绩效设计关键实践
3月03-04日
上海
人力资源劳动法律风险防控
6月10日
上海
薪酬体系设计6+1
4月14-15日
上海
关键人才管理与激励体系设计新模式
3月24-25日
深圳
3月31-4月1日
上海
走进华为:考察经营实战班
3月10-12日
深圳
从HR到战略性业务合作伙伴
5月12-13日
北京
人才突破经营
6月09-10日
上海
业务领导者的人才管理
3月10-11日
上海
阿米巴经营模式:人人成为经营者
3月02-05日
上海
报名享受早鸟价限时优惠,第三人免单/9折,
席位有限,报名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