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A股市场高送转现象异常火爆,高送转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送转比例也越来越高,2015年上市公司每10股送转5股以上(简称送转比例在0.5以上)的公司家数高达459家,平均送转比例达到0.9867,最高送转比例高达3。
上市公司的高送转一直是投资者追捧的“香饽饽”,然而,看似利好的“高送转”实际上仅是上市公司的数字游戏,不会对企业基本面产生影响,往往沦为大股东借机减持的工具。不少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不慎踩上“高送转”陷阱而蒙受损失。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近期,监管层将高送转问题列入重点监管,一些上市公司迫于压力更改高送转预案,调低了送转比例。上市公司进行分红送转是非常严肃之事,如今在短时间内修改高送转预案,高送转背后的真实动机耐人寻味。
考虑到上市公司送转股的时间习惯,大部分公司仅在年度报告期间讨论分红送转股事件,中期报告分红送转股的公司相对而言比较少,因此本文不考虑中期分配方案。
通过对2010年以来沪深两市所有实施送转(包括纯送转股和以送转股为主的混合股利两种股利分配方式,下同)的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分析(2016年为分红预案,下同),得到以下结论
1、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平均送转比例均高于主板,其中,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送转比例最高。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较主板一般更具有良好的成长性,需要进行股本扩张,因此平均送转比例高于主板。
2、在2012年至2015年,上市公司送转比例不断增加。一是平均送转比例的提高。2010年-2012年上市公司平均送股比例为0.64左右,2015年平均送股比例高达0.9867,即平均每10股约送转10股,沪深两市最高送转比例也从1.5上升到3。二是高送转(送转比例在0.5以上,下同)上市公司的比例增加明显。2012年高送转上市公司占比为70.99%,2015年高送转上市公司占比已经增加到85.79%。
3、2016年上市公司送转比例下降明显。一是送转上市公司的数量及送转比例有所下降。2016分红预案显示有362家上市公司进行送转,平均送转比例为0.744,明显低于2015年实施送转的企业家数(535家)和送转比例(0.9867)。二是高送转公司数量及占比均下降明显。高送转上市公司数量由2015年的459家下降至259家,占比由85.79%下降至71.55%。这说明在监管机构对高送转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不断规范和明确的影响下,上市公司对高送转的热衷程度有所降低,管理层对高送转的监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管理层对高送转进行重点监管后,高送转现象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高送转上市公司数量和平均送转比例均有所下降。二是在二级市场上,高送转的市场效应发生了显著变化,高送转的提价作用失效了。因此,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来适应市场的变化:
ios 16 beta2 电池健康
1、关注上市公司“高送转”的真实动机,要综合考虑公司市值账面比、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同比增长率、资产负债率、股本规模、股价、资产负债率、每股累积等指标后分析“高送转”的合理性,警惕上市公司“高送转”窗口期内是否存在大股东解禁事件。
2、业绩稳定增长是上市公司进行股本扩张的前提条件,否则每股收益面临稀释的风险,因此,投资者需明确上市公司高送转后业绩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3、关注高股息个股中的投资机会。投资者的分红观念需要改变,随着中国证券市场逐步规范,现金股利将成为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主要分配形式。高股息率意味着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现金分配能力和相对较低的价格,投资者能够获得稳定的绝对收益,具有较高的长期投资价值。老廖已经把最新操作战略发布在朋友圈了,关注 DHZ115 获取即可。
锐龙3000g性能
天猫vr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