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始终备受关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长江沿岸居住人口日益增多,重庆、武汉都已新晋为超大城市。此时,长江江岸带城市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依旧突出,水生态系统逐步退化,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近日,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为政府部门、媒体及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长江江岸带的城市发展亟需绿色转型。这说明了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是长江经济带未来发展的根本,而高质量的生态环境,需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进行江岸带生态系统功能优化与修复。
中国自己造的车
长江经济带
生态保护红线基本情况
据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介绍,根据总体划定情况,长江经济带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49万平方千米,约占长江经济带陆域面积的24%;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集中分布于唐古拉山—横断山、乌蒙山、秦巴山地、大别山、黄山、武夷山、南岭、武陵山、罗霄山等丘陵山地,长江、澜沧江、金沙江等重要河流的源头和上游,洞庭湖、鄱阳湖等重要湖泊,部分重要干支流以及自然保护地等区域。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示意图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基本覆盖了绝大部分的典型生态系统。据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院长冯文利介绍,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包括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长江、澜沧江等重要河流源头和上游,自然保护地,重要湿地、冰川及永久积雪、红树林等各类典型生态类型,绝大多数都划入了生态保护红线。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使得长江经济带各省份进行生态优先发展战略、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明确了规划范围和依据。那么,具体到长江江岸带生态系统功能优化与水生态修复应该怎么落实呢?复旦设计根据长江流域江岸带现状,选取具有代表性,受城市开发影响相对较大的区段进行了研究。
长江江岸带
生态系统功能优化与水生态修复
研究案例
受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委托,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展《长江江岸带生态系统功能优化与水生态修复研究》项目。选择长江流域典型区段的江岸带区域,运营景观生态学方法,开展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重点针对江岸带中发挥重要生态功能的湿地生态系统研究提出生态功能优化的方案体系,并提出江岸带湿地生态系统水生态修复的方法与措施。
01
研究内容
• 选择长江流域典型区段的江岸带区域,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开展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通过对生态系统现状的评估,研究并提出长江江岸带中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优化的方案体系,使其在发挥景观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等生态功能;
• 针对不同类型江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性,研究并提出江岸带湿地生态系统水生态修复的方法与措施,为长江江岸带区域的生态功能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02
长江流域典型区段选择
根据长江流域江岸带现状及区域岸线保护情况,选取区位条件具有代表性,受人类干扰较多,受城市开发影响相对较大的区段。
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各区段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下游最发达、中游次之、上游为末。芜湖地处长江流域中游和下游的中心区段,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既可以向中上游拓展,承接上游丰富的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又可以向下游扩展,接受下游地区经济辐射。
芜湖市境内江岸带景观类型多样。长江流经芜湖市沿岸六个区县,其沿岸生态系统丰富且极具代表性,如上游区多为大面积的农田生态系统;下游区则为芜湖市区,是典型的城市生态系统。芜湖段长江沿岸河网密布,其间分布黑沙洲、天然洲、鲫鱼洲和曹姑洲等江心洲,再加上中心江段南侧的大龙窝,适合进行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
因此,在长江芜湖段开展江岸带及江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03
长江芜湖段江岸带
湿地生态系统特点
长江芜湖段江岸带湿地景观的分布密集,尤其是江北岸的鸠江区和无为县,其中农业灌溉使用的沟渠是芜湖江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段江岸带自然水系的分布并不密集,江岸带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由长江干流及周边较大的支流、湖泊等水系来维持。
0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评估和健康评价
• 江岸带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差异显著;
• 城区范围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较弱;
• 虽然得益于农业的发展,江岸带供给功能整体较好,但其他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相对较低,大部分区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 森林及湿地生态系统体现出更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针对湿地生态系统,根据其特点,明确生态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优化方案。
05
江岸带湿地生态系统优化方案
1
生态修复、加强管控双管齐下
维护长江流域的自然生态基底,在进行修复的基础上还应减少污染物的来源。加强长江流域污染物排放管理、针对湿地管理制定更多办法,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推广清洁生产,增强长江沿岸企业废气、废水的治理能力。
2
农业发展兼顾生态健康
限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适当退耕、对于已经造成土壤污染的区域进行土壤修复,同时也要兼顾支流的修复。
3
建设生态农场
借助生态农场模式,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在持续利用的原则下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进行多层次、立体、循环利用的农业生产,使能量和物质流动在生态系统中形成良性循环。
4
建立高效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增加城市森林总量,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5%一般城市水平,充分发挥植被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的作用是城区湿地生态系优化的重要方法。重点加强主要水系防护林和绿色通道的建设,积极恢复由于城市建设退化的植被,对现有森林实行分类经营,扩大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构筑森林生态网络。
06
江岸带湿地生态系统
水生态修复方案
1.2丈等于多少米
1
养护湿地
市北高新持有哪些公司的股份比较大
切断污染源,对受污染水体和土壤进行修复。加强政府部门管理,增强企业、污水处理厂污水治理能力,或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在农田、城市与湿地之间建立生态防护带或生态廊道。
支流等流速较缓的水体区域、水流较少到达的岸滩区域,可以采用单纯的植被护岸,种植合适的植物, 起到防止水土流失、抵御短时间的径流冲刷作用。种植满足生物多样性的物种, 为生物生存提供栖息地, 形成湿地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2
修复岸线
长江干流岸线可采用植被护岸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案, 对植被进行人工加筋, 有效增强岸坡抗侵蚀的能力。岸坡修复, 应采取较为合理的护岸结构, 抵御水流的冲刷, 并在水位变动区及滩涂带辅以植物措施, 形成具备优良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岸坡结构。
3
发挥生态“自我修复”的能力
选择有一定植被基础的区域,设立封禁区,发挥生态“自我修复”的能力。
总结
长江奔流不息,发展永不停步。生态环境保护将促进长江经济带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放眼全球,城市可持续绿色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绿色生态环境正在成为全球领域城市竞争的制高地。生态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
互联网元宇宙概念
本文转自复旦设计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