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秦正宣 拉先才让 董江涛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一片神秘而浪漫的高原净土
这里的天 蓝得醉人
键盘上数字键怎么解锁
这里的云 白得可心
这里的山 美得如画
她北倚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南临烟波浩淼的青海湖,东接夏都西宁,西望享誉中外的柴达木盆地。
她兼具绿色之美、红色之美、特色之美、梦幻之美。在这近3.4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上,金色门源、天境祁连、河清海晏、藏城刚察恰似四颗璀璨的明珠构织成如梦似幻、如诗如画的西部胜景。
她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这里多民族交融、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历史深厚,藏汉回蒙土撒拉族等27个民族的30多万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安居乐业,形成了唐蕃古道、丝绸之路、阿柔部落、蒙古六旗为代表的文化积淀,充分展示着海北灿烂的古代文明,千百年的印记依稀可见。
她就是海北藏族自治州。下面,小编就带你走进梦幻海北。
金银滩草原
自然造化最神奇。当您踏上这片热土之时,有一个地方会让您心灵净化,激动不已,有一首歌曲会让您感到生命的不朽和爱情的万古长青。那就是美丽浪漫的金银滩草原,那就是传唱千古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追寻着王洛宾先生的足迹,斯人已逝,而那个美丽的爱情故事,美丽的金银滩草原,却在《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旋律中依然古老而又遥远年轻。
岗什卡雪峰
遥望岗什卡雪峰,群山尽收眼底,万年冰川,终年不化,虚实变幻,浓淡相宜,动中有静。每当夕阳西下,晚霞轻飞,晶莹白雪,熠熠闪光。犹如玉龙遨游花锦丛中,被称为龙岭夕照,是青海十大景观之一。
百里油菜花海
这里有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百里油菜花海景区,是北方小油菜发源地,俗有“门源油、遍地流”的美誉,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小油菜种植区和蜂产品基地,种植面积达30万亩。
盛夏,漫天遍野的油菜花铺满了百里长川,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异常斑斓,是世所仅见的大地艺术奇观,给人以金色的狂想与震撼。
天境祁连
蜚声中外的远东第一大牧场──山丹军马场就建在这里。皑皑雪山,莽莽草原,浓密森林,潺潺河流恰似梦中仙境。这就是祁连,素有天境祁连、东方瑞士美誉。境内河谷地形平缓,黄河水系的大通河、黑河、八宝河、托勒河等河流纵贯其间,形成优良的天然牧场。巍巍的祁连山把无数美景尽揽怀中,雪山、森林、草原、羊群、丹霞、峡谷、河流顺着人们的视线铺展开来,仿佛是一幅精妙绝伦的天然油画,处处美景,宛如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高原海滨城刚察
空调滴出去的水是什么水
青海湖观鱼放生节是刚察具有全国唯一性的鱼文化生态旅游品牌。以民间祭海、锅庄舞大赛、民族服饰展演、青海湖观鱼放生活动,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诗歌音乐会、赛马摔跤等活动,向八方游客全面展示出青海湖北岸独有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和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有着无法复制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半河清水半河鱼的胜景在世界范围内也堪称是独特的景观。
仙女湾湿地
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唐朝大诗人李商隐曾经行吟长歌,据传,西王母曾在此设宴款待中原天子穆天王,仙女湾由此得名,仙女湾景区是秋冬大天鹅的栖息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每年秋冬季节约有1500只在此栖息,其观光与旅游价值是全国其它湿地无法与之相比的。
红色之旅原子城
走进海北红色之城,难忘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让我们将历史的车轮回转到上世纪60年代,万余名建设大军来到这里,在金银滩这片1170平方公里的茫茫草原上,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头顶蓝天,脚踏草原,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实弹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成功爆炸我国第一颗氢弹。在这里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为中国核工业和国防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壮了国威、军威。
1987年,这座封闭了三十多年的军事禁区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中央作出了撤消基地的决定。1993年基地退役后移交地方政府,青海省将这里命名为西海镇,并确定为海北藏族自治州首府。
目前,原子城保持着昔日居民区、核基地办公楼、试验场和厂房车间,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有两弹元勋王淦昌、邓稼先等生活居住过的将军楼,有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启运上车的上星站,有集中体现我国核武器发展史的两弹纪念馆。
原子城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让海北多了一份对理想的坚定,对信仰的忠贞,让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
海湖之北,既辽阔壮美,又荒蛮高寒。海北军分区坐落在海晏县西海镇, 离原子城展览馆不到300米。这里海拔3100多米,虽然没有玉树果洛高,但由于地处断氧层,平均氧含量60%~70%之间,昼夜温差较大,环境比较恶劣。
这里的山磅礴雄浑,变幻莫测,高原军人用他们最美好的情感给神山赋予了灵性,塑造了他们豪迈勇武的性格。
这里水渭渭溪流洋洋洒洒,执著坚韧地沿自己的流向前去百折不回,那是流淌的旋律,生命的乐章。绿色的军装是那样的奔放,张扬着青春的激情。
长期以来,海北军分区积极开展向研制“两弹一星”的革命前辈学习,让官兵从纪念馆中的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画面、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中,感受到祖国强盛的来之不易,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分区党委经常邀请科研老前辈作光荣传统报告、组织观看原子弹研制纪录片,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四比四看”活动:与革命前辈比一比,看我们的使命意识强不强;与“两弹基地”精神比一比,看我们奉献意识浓不浓;与“老高原”比一比,看我们敬业精神强不强;与身边的先进典型比一比,看我们的差距远不远。通过“四比四看”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找差距、尽职责、强素质、解难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激发广大官兵扎根高原、开拓进取的斗志。
在这里,他们继续踏乘着历史的车轮和先辈的足迹,将梦想与职责的力量,化作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望与坚持。
在这里,他们守望着巍巍的雪山,把寂寞当歌,与孤独为伴,常年驻守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高原兵”。
在这里,他们向险而行,不论是抗洪抢险还是维稳执勤他们总是冲锋在先,被人们誉为“最可爱的人”。
在这里,他们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政治任务、感恩行动、反哺工程,与驻地各族人民携手共施帮扶工作。
在这里,他们讲述耳濡目染的红色故事,赓续艰苦奋斗,脚踏先辈的足迹,寻根铸魂,薪火相传,把红色基因注入“兵之初”。
版权信息
本文来自军旅微生活公众号
老高原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
秦正宣编辑部
(第125期)
策划 | 赵济潮
编审 | 邓革虎
编辑 | 阿剑 瑞雪 颖儿
来源 | 本站原创
投稿邮箱:lgygzh@163.com
您的一键分享,就是传播正能量!
声明:“老高原”帖文选材俱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官方观点。
微信号:QHSJQG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