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态】第 119期
洛川苹果经过70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规模优势和质量竞争优势,但是,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和世界范围内苹果优生区地位的凸显,以及产品质量的激烈竞争,我们的资源优势和规模优势要转变成经济优势,仍然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和不利因素影响。
一、对当前苹果产业的分析
欧美等发达国家面积、产量相对稳定,我国苹果面积、产量近十年来逐年上升。到2016年,全国苹果总面积达到3485万亩,总产量4388万吨,各省苹果总面积首次出现负增长,2017年预计全国苹果总产量达4500万吨(国家苹果工程技术中心,杨杰)。近三年来,受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形势的影响,苹果产业发展临新的低潮困境。市场上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的果品仍然供不应求,价格坚挺。而普通的甚至低档果品再
一次出现卖难。从最近嘎拉及早熟富士苹果上市情况看,苹果市场依然低迷,价格依然不振,这说明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依然不相适应,果园产出投入比依然较低。
基于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统一认识,攻坚克难,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全力推进洛川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正视洛川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
最近与涉果企业负责人在讨论产销问题时了解到,他们向检测机构送去的两个苹果样品经过对方检测,均出现了多菌灵超标。去年曾经就有检测也发现多菌灵超标的现象。从洛川苹果质量安全现状就可以看到,目前洛川苹果在标准化生产中还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果园投入品关口宽松。一是果农购买肥料农药渠道复杂,加之果农、技术员、执法人员对农药化肥真伪识别困难,管控漏洞大。二是政府层面监管依然乏力,每年开展的“春风行动”等活动对农资市场没有形成震慑力。三是受资金、技术等制约,对洛川县境内的农资,特别是农药抽检工作几乎是空白,导致假冒伪劣农资较多,复配的低次农药在市场上大肆流通。四是全县没有形成对经营假冒伪劣农资严查重处的氛围和震慑力。
2、果园产出品准出不严。一是乡镇、企业在果品上市前自检量太小,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家底不清。二是县苹果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受限于资金、人力等原因,抽检范围狭窄,抽样量小,对全县的成熟果品质量安全把握不准。三是企业、合作社没有下茬建立紧密型基地、没有建立质量追溯体系,质量安全责任的各个环节落不到实处。
3、专业技术队伍弱化。受体制机制影响,专业技术队伍弱化趋势加剧,培训教育和引导果农乏力。一是专业技术人员力量不够,目前实际从事苹果一线技术指导、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到100人。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差,思想认识消极,他们感到在一线为果农指导服务工作的多与少与自己的人生价值关系不大。三是服务果农有畏难情绪,由于为果农服务的积极性差,导致专业技术人员不想学、不善于学习业务知识,不能够深入田间地头认真调查研究,总结生产经验,对专业技能愈发疏生,甚至专业技能不如一般的农民技术员。
4、果园地下管理依然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主推的多元免耕覆盖技术应用较差,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及有机质含量提升较慢,果树根系生长环境恶化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二是有机肥投入依然不够,农家肥料(羊粪)腐熟后亩施入量达不到2吨,商品有机肥亩施入量达不到1000斤,多数果园商品有机肥施入量仅仅500斤左右。三是施肥的时间依然不严格,还有部分果园推迟到来年春季才施入有机肥,或者当年秋季施入过晚,肥效发挥较差,事倍而功半。四是配套节水灌溉设施、推广应用肥水一体化技术非常缓慢,还有相当多的果农对农业部要求主推的这一技术了解不够,或者处于观望状态。
5、果园整体通风透光没有解决。主要表现为一是间伐工作推进较慢,果园行间作业道狭窄,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果园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二是苹果园通风透光普遍较差,导致病虫害发生多,果园施药次数依然较多,个别果园多达8次,影响了农药减量目标实现。三是对间伐后的果园技术配套不够、认识不足,间伐优势表现不出来,示范带动作用较差。
三、今后的建议对策
(一)明晰思路
继续坚持基地“育、挖、建、提、创”五字方针转型升级思路(即以培育优质苹果大苗为支撑、挖除低效益残败老园、推广新型栽培模式、改造提升密闭中低产园、创建苹果标准园),通过夯实“六项措施”,打造“五个果园”,推进投入品上游企业与苹果经销企业联合建基地,狠抓企业品牌园建设,以扎实的标准化生产及管控、完善的苹果质量追溯体系,提升洛川苹果核心竞争力,丰富洛川苹果品牌文化内涵,建立洛川苹果品牌信誉的长效保障机制。
(二)夯实“六项措施”
1、投入品监督监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工商、质检、农业、苹果、公安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县农安办,由农安办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二是夯实监管责任。理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单位职能,由县农安办牵头,定期抽调工商、质检、农业执法大队等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并就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领导小组集中研究解决。三是建立检测实验室。县上要积极争取项目,财政配套一定资金,尽快建立果园投入品检测实验室,编制5—10人,副科级建制,由县农安办负责管理,定期对洛川县境内市场上流通的农资进行强制抽检,并将抽检结果汇报给农安办及领导小组,对抽样中出现复配违禁成分或不合格的,要按照有关法规从严从重从快进行打击,形成震慑力,达到净化市场目的。
2、强制农药减量。由农安办牵头,相关涉农执法部门配合。一是禁止多菌灵与甲基托布津。从2018年开始,将多菌灵与甲基托布津明确列入洛川苹果生产禁用名录中,全县范围内实行“不准买、不准卖、不允许流通”的三不政策。二是明确限制使用药剂,由县植保植检站负责,列出洛川苹果绿色标准限制使用农药名录以及年使用时间、使用次数,以企业品牌园为突破口,普及应用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控技术,限制使用菊酯类、毒死蜱等杀虫剂。三是全面推行果园管理档案制度。由各乡镇负责,以企业(合作社)为主,全面落实果园生产档案建立工作,为苹果“上户口”打好基础。
3、果品质量监督监管。一是定期研究问题。由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由苹果质量安全检测办公室每年对成熟果品检测情况向领导小组进行汇报,并对存在问题进行集中研究,拿出解决方案。二是加快苹果“上户口”步伐。鼓励多渠道引进第三方,按照市场运行的机制,推进苹果“上户口”;县上制定一定的奖补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合作社)建立苹果质量追溯体系。三是强推苹果“准出制度”。对建立苹果质量追溯体系、有条件实现苹果“上户口”且享受扶持政策的企业(合作社),必须强制执行苹果“准出”制度,即经过抽检符合绿色果品质量安全标准,并实行二维码贴标。
4、苹果标准园创建。落实标准园创建责任,实行挂牌管理,这是我县近几年推进苹果标准化生产的创新做法,延安市果业局2014年发文,号召全市学习推广这一做法,但是近两年我们做的还不到位,主要是责任没有夯实,技术员积极性未调动起来。因此,下一步一是落实责任。夯实标准园创建的责任人,把挂牌管理作为检查的一项硬性指标,便于随时抽查检查。二是人尽其才。各乡镇在落实创建人员时,打破体制界限,充分发挥苹果局聘请的农民技术员的作用,在标准园创建中和专业技术人员一并同等考核和奖励。三是实行重奖,严格按照县上出台的《洛川苹果标准园创建标准及考核办法》,坚持每年专列50万元,用于奖励在标准园创建中的优秀人员。
5、职业农民培训。一是加强县农广校的职能。县农广校要创新培训形式,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对学员后续管理,培养典型,示范带动。二是发挥洛川苹果俱乐部作用。洛川苹果俱乐部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民间机构,相当于协会组织,聚集了洛川大多数苹果务果能手。通过对俱乐部会员进行重点培训和培养,力争在三年时间培养出100—200名农民专家,然后利用俱乐部会员的力量开展技术托管,规范标准化生产,提高苹果品质及质量安全水平。三是试点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通过争取项目,让民间机构承担新技术推广任务,探索洛川苹果标准化生产新途径。
宝马纯电动汽车i5
6、新技术集成示范。一是持续推行果园间伐。通过间伐,彻底解决果园通风透光,打开行间作业道。二是以企业(合作社)基地为突破口,推行弥雾机、施肥机等新型机械,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三是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通过肥水一体化,达到化肥减量、投资减少目的。四是全面普及果园覆盖技术。通过种草、豆菜轮茬、利用杂草,刈割覆盖,改善果园小气候,改良土壤。四是实施企业联盟。组织果园投入品上有企业与苹果经销企业紧密联合,共同打造企业品牌果园,克服苹果经销企业收购苹果“打游击”现象,确保苹果质量安全。
(三)打造“五个果园”
1、打造“阳光果园”。基于目前多数果园群体郁闭,通过整行间伐,改造现有中低产成龄挂果园、推行矮化密植(宽行窄株距)栽培,建设宽行、阳光果园,挖掘果树生物学潜力。
2、打造“海绵果园”。基于果园土壤有机质低的现状,通过普及多元免耕覆盖、逐年增施有机肥(亩施农家有机肥2吨以上或商品有机肥1000斤以上),变黄土为“黑土”,变“板结土壤”为“海绵土壤”,彻底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保水性。
3、打造“管网果园”。基于目前化学肥料以固体状施入较多、肥效利用率低、劳动投入多,今后应在各乡镇公路沿线已建成供水管道的基础上,推进引水入园,通过争取项目,或者鼓励企业按照市场运行机制,配套实施节水灌溉管道设施,全面普及肥水一体化技术。
4、打造“生态果园”。基于多数果园地下实行清耕制(即锄净土地,不让长草)、土壤“水肥气热”四大要素极不协调、每年用药较多、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通过建立示范,教育引导果农改变“见虫子就打药”的观念,使每个果园地下都能形成绿色草坪,增加果园生物多样性,改善果园小气候,打造新型生态果园。
5、打造“景观果园”。基于果园管理这项园艺工作就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生态与环境的美化,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的人文理念,教育果农在对苹果生长发育规律全面掌握和新型生态果园建设的基础上,培养科学美观的树形、生产质量一致的果品,配套一定的小景观,填充特色文化元素,为今后的全域旅游、观光采摘奠定坚实基础。
台铃超能系列600公里
总之,洛川苹果如果没有扎实的生产基础,则品牌的保障、产业转型升级乃至后整理就难以实现。而把注重单纯的生产转向注重产、加、销一体化系统发展,相关各环节创新提升、产业链条创新重构,才会有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及通过后整理实现产值倍增,洛川苹果才会真正争取“中国第一、世界品牌”。
天水好吃的麻辣烫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2017年9月12日
作者:屈军涛,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开发办公室主任。从事的推广21年间,引进储备苹果新品种16个,参与主持20多个中省项目,频获嘉奖。其中有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陕西省政府科技推广二等奖、国家名优奖、国家发明及外观设计专利奖等多项荣誉。被评为延安市果业工作先进个人、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并且先后撰写50多篇论文,出版3部著作。
编辑:郭磊
洛川果业服务中心旨在服务延安洛川苹果洛川果农,帮果农把苹果卖一个好价格,帮果商收到好苹果,价格分析来源代办提供,本文仅作为果农 果商朋友参考使用,不作为投资使用【本着服务果业,欢迎广泛转载洛川果业服务中心产业资讯,转载请注明:来源洛川果业服务中公众号:LCGYFWZX,未按照要求均按照侵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