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个季度业绩增长超预期后,中国乳业龙头伊利股份在今年第三季度依然向市场交出一份靓丽的业绩报告。10月30日,伊利股份发布的2017年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524.71亿元,同比增长13.64%;净利润49.39亿元,同比增长12.12%。伊利股份在董事长潘刚的带领下继续强势领军行业。
“结构升级+渠道”双重因素驱动增长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小康社会不能没有牛奶。”怀揣着“让全世界共享健康”的梦想,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凭借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引领着伊利持续高速发展。
目前,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的推进,乳业市场已进入结构升级新时代。在潘刚确立的“不创新,无未来”的发展理念下。伊利深入洞察消费需求,利用品质和创新的双驱动,持续发展高端产品。
以常温酸奶安慕希为例,数据显示,2016年安慕希销售额同比增长106.7%,2017年销售额持续攀升,稳居常温酸奶第一品牌。东吴证券数据显示,伊利高端产品占比从2014年39%迅速提升至2017年的50%,提升速度最快。目前金典、安慕希、畅轻、金领冠、甄稀等重点产品已经成为推动伊利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针对消费升级趋势与巨大的增量市场,伊利依托多年来在渠道建设方面的精耕细作,逐渐进入市场红利收获期。一方面,伊利的主流市场保持着持续的健康稳健增长,在一二线城市市场中,中高端乳品扩展明显。另一方面,经销商下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业绩的进一步增长。
数据显示,伊利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共有500万个销售网点。通过这些销售网点,每天1亿多份伊利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今年上半年,伊利在两个市场层面的市场占有率同比增幅均居首位。
此外,伊利还在不断加强电商渠道建设,进一步提高渠道掌控能力和产品渗透率。今年上半年,伊利天猫旗舰店同期增速超过300%,在京东超市牛奶品类销售额占比由2013年13%升至21%。
聚集顶级资源,内生增长持续
据了解,中国乳制品市场的需求五年后预计将增长37%,达到至760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乳制品市场。
在潘刚全球化战略的指引下,伊利启动了“全球智慧链”工程。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铺设了全球资源体系、创新体系及市场体系“三张大网”,整合全球优势资源,抢占先机,更好的服务消费者,实现持续的快速增长。
今年8月30日,北京冬奥组委与伊利集团正式签约并对外宣布:伊利集团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唯一乳制品合作伙伴。伊利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服务夏季奥运和冬季奥运的健康食品企业,成就中国乳业新的里程碑。
企业家精神指引企业不断发展
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明确指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刚刚闭幕的十九大再次强调,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正是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和他们所具备的企业家精神,让他们所在的企业汲取了快速成长的动力,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承担起历史赋予企业的责任和使命,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伊利的潘刚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他胸怀“让全世界共享健康”的梦想,凭借着辛勤的付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以及对行业的精准洞察,依托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引领着伊利持续高速发展。在他的带领下,伊利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乳业专家分析
在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大局下,伊利正一步步乘风而动,加快全球步伐,走实业报国之路,在持续夯实龙头地位的同时,引领行业快速发展。
以下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啸侃。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奶业新闻公众号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10月30日晚间,在千呼万唤之中,乳业一哥即伊利股份终于在上交所发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报告显示,今年1-9月,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524.71亿元,同比增长13.64%;净利润49.39亿元,同比增幅在12%以上。
投资者不禁要问,国内外大型乳企的业绩增速都在明显放缓,为何伊利股份的收入、利润却能够保持双位数增长呢?
对此,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国内乳业已经开启复苏周期,重要支撑动力则来自于小城镇市场,而伊利股份当前渠道已大面积渗透至乡镇一级,领先竞争对手2-3年,且小城镇市场竞争相对较弱,利润率更丰厚;
另外,金典、安慕希、畅轻、金领冠、甄稀等重点产品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从而成为推动伊利股份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重点产品推陈出新 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2017年以来,中国乳业逐步进入复苏轨道,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新希望乳业、君乐宝乳业、飞鹤乳业、合生元、澳优乳业、三元食品等乳制品加工企业的收入都在呈现增长态势,但增幅各有不同。
然而,从产品角度来看,此轮国内乳业复苏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外行人听起来像是在“打官腔”,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就是大实话。
还记得那些年吗?君乐宝乳业以一款创新产品即红枣酸奶而闻名于世,只不过当下产品创新则已经成为乳企的必选功课。
比如伊利股份,招商证券食品饮料团队在调研中就发现,金典有机奶、安慕希PET瓶和QQ星有机奶增长很快;另外,伊利股份最先推出的炭烧酸奶,一经上市就受到市场追捧。
尼尔森零研数据也显示,2017年以来,新型乳酸菌饮料和酸奶细分市场的零售额合计同比增速接近20%,并继续保持较快增速。
目前,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的推进,国内乳业市场已进入结构升级新时代,“拼价格”竞争方式已经一去不返了,现如今在产品上“推陈出新”才是王道。
在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确立的“不创新,无未来”的发展理念下,伊利股份深入洞察消费需求,利用品质和创新的双驱动,持续发展高端产品。
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以往乳企都只是把产品创新挂在嘴边上,或者应付了事,但伊利股份却落实到了行动上,这从伊利股份历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就能窥见端倪。
“80后、90后和00后已经成为消费主力,基于此,中国乳业已经进入个性化、细分化时代,乳企必须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并塑造品牌影响力,这才能进行差异化竞争,从而攫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并得到更为可观的利润。”
随着乳品市场的不断细分和细分市场消费规模的逐步扩大,新增品类将带动整体乳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国内乳业已进入品质升级和创新发展新阶段。
以常温酸奶安慕希为例,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安慕希销售额同比增长106.7%,2017年销售额持续攀升,稳居国内常温酸奶第一品牌。
东吴证券提供的数据显示,伊利股份旗下重点产品在销售中的占比已从2014年39%迅速提升至2017年的50%,提升速度最快。
业内人士表示,不得不服的是,一直以来,伊利股份的营运都高度市场化,绝对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通过不断创新,推出适合不同消费人群的伊利牛奶细分产品。
如给女性特殊关爱的暖哄哄、营养好吸收的舒化奶、深受网生一代喜爱的伊利牛奶Byebye君等。
“这些伊利牛奶细分产品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的多层次需求,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满意度。当然,伊利股份自然也会从中受益。”
渠道全面下沉 享受小城镇消费红利
据了解,由于“二胎”政策带来的人口红利以及小城镇市场崛起,中国乳制品市场的需求五年后预计将增长37%,达到至760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乳制品市场。
众所周知,过去十几年,国内乳制品消费主要来自大城市,但如今却不同了,由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实现同步增长,小城镇市场已经不容忽视。
从分级市场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尼尔森零研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三四线城乡液态类乳品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近9%,成为拉动乳品消费规模增长的新引擎。这一趋势在2017年第三季度依然在延续。
尽管小城镇市场十分诱人,但渠道如何全面下沉,却成为乳企最为棘手的问题,就连很多外资乳企都望而却步。
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为何外资乳企喜欢牵手国内乳企,比如恒天然入股贝因美,再比如法国达能参股蒙牛乳业,就在于渠道下沉,难度很大,费时费力费财,需要乳企持之以恒地去做,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而在渠道全面下沉上,伊利股份确实做得很好,也很早,这和伊利股份管理层的战略眼光有着直接关系。
“几年前,伊利股份就反复表示‘公司要持续贯彻渠道发展战略,提升终端服务水平’,当时,行业还有不少质疑声,但现在看来,伊利股份做对了。”
数据显示,伊利股份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共有500万个销售网点。通过这些销售网点,每天1亿多份伊利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
“一方面,伊利股份的主流市场保持着持续的健康稳健增长,在一二线城市市场中,中高端乳品扩展明显。另一方面,经销商下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业绩的进一步增长。” 伊利股份方面表示,针对消费升级趋势与巨大的增量市场,伊利股份依托多年来在渠道建设方面的精耕细作,逐渐进入市场红利收获期。
眼下,在潘刚全球化战略的指引下,伊利股份启动了“全球智慧链”工程。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铺设了全球资源体系、创新体系及市场体系“三张大网”,整合全球优势资源,抢占先机,更好的服务消费者,实现持续的快速增长。
对此,乳业专家表示,在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大局下,伊利股份正一步步乘风而动,加快全球步伐,走实业报国之路,在持续夯实龙头地位的同时,引领行业快速发展。
那资本市场又如何看待呢?
“我们认为伊利股份未来三年新景气周期已经开启:一是伊利股份收割行业份额持续加速;第二是乳业加速整合和替代其他软饮料品类,伊利畅意100%乳酸菌饮料,2017年上半年翻倍以上增长仅是开始,后续推出的豆奶及其他品类将持续接棒,乳饮料等行业若被整合,空间巨大;第三是伊利股份在进入市场份额全面收获期后,费用率将全面下行,叠加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利润率向上提升将是必然。” 招商证券食品饮料团队在报告中称。
今年上市公司三季报已经收官。聚焦A股9家乳业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9家公司中有6家公司业绩正增长,贝因美虽然净利润同比增长11.2%,但依然没有走出亏损困境。而麦趣尔、三元股份和皇氏集团3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
据数据统计显示,9家A股乳企三季报显示,科迪乳业、光明乳业、燕塘乳业、天润乳业、伊利股份和贝因美在报告期内实现了业绩的同比增长,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9.82%、24.28%、18.22%、15.65%、12.47%和6.3%。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净利润增幅最大的科迪乳业,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09亿元,同比增长52.69%;实现净利润为1.03亿元,同比增长49.8204%。
对于公司营收增长的原因,科迪乳业表示主要系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投产,产能释放,合并洛阳巨尔乳业财务报表,收入增加所致。
同样,燕塘乳业对于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归咎于销售卓有成效,业绩稳定增长。根据公司三季报数据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4亿元,同比增长13.00%;净利润为1.06亿元。
而作为乳业龙头企业,伊利股份今年前三季度也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根据公司公告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1.26亿元,同比增长13.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37亿元,同比增长12.47%。
光明乳业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5.07亿元,同比增长6.73%;净利润为5.29亿元,同比增长24.28%。
另外,上述乳企在发布三季报的同时,有的乳企也发布了2017年全年预告。科迪乳业预计公司2017年全年净利润为1.25亿元-1.43亿元,上年同期为8949.53万元,同比增长40%-60%;燕塘乳业预计公司2017年全年净利润为1.11亿元-1.54亿元,上年同期为1.06亿元,同比增长5%-45%。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对于整个乳业来说,市场竞争依然比较激烈,特别是在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制下,奶粉行业也处于洗牌过程中。不过,乳企间的分化也逐渐形成,品牌集中度会越来越高,而小乳企面临的困难依然存在。
相比业绩增长的企业,今年前三季度,麦趣尔、三元股份和皇氏集团3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下滑幅度分别为-49.02%、-41.21%、-14.73%。
具体数据显示,麦趣尔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1.7亿元,同比下降1.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48.7万元,同比下降49.02%。三元股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86亿元,同比增长8.23%;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下降41.21%。皇氏集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7亿元,同比下降4.89%;净利润为1.13亿元,同比下降14.73%;每股收益为0.14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贝因美在报告期内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比增长的,但是,公司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贝因美发布的2017年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7亿元,同比增长9.67%;净利润为-3.83亿元,同比增长6.3%。另外,贝因美还预计2017年度净利润为-5亿元至-3.5亿元。
对于业绩变化的原因,贝因美表示,配方奶粉新政过渡期等原因,主营誉为收入存在波动;另外,公司已经启动闲置非经营资产处置计划,通过改善经营状况及盘活资产,并努力争取产业政策的扶持,力争减亏实现盈亏平衡避免ST。
从乳企业绩可以看出,目前国内乳企出现“两极化”,业绩向好的企业预计全年利润增长,而亏损的企业年内要实现扭亏为盈依然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