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古时称谓
张伯英曾任北洋政府副秘书长。因目睹官场的腐败黑暗,毅然引退,定居北京神武门烟袋斜街北官坊口,开始了鬻字治印的书画金石生涯,他的书法名冠天下。
张伯英仰慕明代著名书法家邢侗,邢侗精于识帖,辑有《来禽馆帖》10卷。另宋拓弘文馆本《十七帖》出自清内府,1917年腊月十六日,张伯英于隆福寺书肆购得,中有“来禽帖”,非常珍贵,将其书斋取名“小来禽馆”。
2021亚信峰会
“来禽”为何物?“来禽”是俚语,学名叫“林檎”,其实也就是“苹果”,苹果在我国源远流长,《齐民要术》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苹果栽培繁殖和加工的记载,只是当时不叫苹果,因为果熟能招至众禽来,所以俗称“来禽”,可见古人起名,很是讲究,形象不说,还要有诗意。
王羲之的《十七帖》是一部汇帖,总共有29帖,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其中第25帖为“来禽帖”,全帖20字:“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大意是说: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的种子,寄来时都以布袋装较好,若封在信里,种下去往往不能发芽”。“来禽帖”虽仅仅二十字,却是研究王羲之书法极可宝贵的资料。
“来禽”是文人间通常叫法,不管书法或诗画,“来禽”已是一种常见主题,名画《椿果熟来禽图》,出自南宋画家林椿之手,画家选取果木的一枝写秋景:寂静的山林木叶泛黄,沉甸甸的果实早已熟透却无人采摘,任由虫儿噬蚀。一只小鸟蓦然飞上枝头,打破了空间的宁静。忽而,它转颈回眸,振翅欲飞,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它是否被画面外更为诱人的景色所吸引呢?
张伯英的“小来禽馆”的斋名使用的时间长达20年,题款的次数也很多。北京文化街至今还存有“观复斋”和“墨缘阁”老字号的墨迹,在琉璃厂能留下两块匾的,目前大概只有他老人家一人。台北也还悬挂着他写的“永宝斋”牌匾。
锤子千元机配置曝光:有惊喜吗
1929年黑龙江省长万福鳞聘请张伯英为修志局长,张伯英邀请张从仁、徐东侨、杨秉彝等铜山同乡与黑省人士共襄是举。越3年省志编成,卷帙浩繁的《黑龙江志稿》即由伯英主编。自上古至清末莫不详备,全书62卷,约140万余字。
张伯英1949年2月在贫病中逝于北京“小来禽馆”中。享年78岁,葬在北京香山之麓。他的墓碑上,刻着齐白石先生的题诗: 写作妙如神,前身有夙因。空悲先生去,来者复何人。
2004年由江苏民营企业家王昌庆出资7800万,历时6年修建张伯英艺术馆,座落于张伯英故乡江苏省徐州市桐城县,这座传统民居式建筑群已通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评定。已成为古城徐州一个新的人文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