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昌运
编前:天台瀑布在华夏景观史上非常有名,曾排在庐山香炉峰瀑布、雁荡大龙湫、奉化雪窦瀑布之前。范昌运先生既是我县的老领导,又是水利专家,他几乎全程见证了天台瀑布60年间从生到逝、从逝到生的跌宕历史。下面,请读者跟随他的回忆,一起走入天台山大瀑布的前世今生。
在历史长河中六十年乃弹指一挥间,转瞬即逝,但在人类活动史上能给几代人提供创造发挥的空间。
天台瀑布的消失到天台山大瀑布的重塑正好一个“甲子”。
在4立方米/秒流量状态下的原天台瀑布
1.历史上的天台瀑布
地质年代的燕山晚期造就了浙东大片花岗岩脉地貌,桐柏地处其西部边缘,由于花岗岩十分坚硬且纵向节理较为发育,经河流数千万年切割风化,形成高落差的梯级瀑布——天台瀑布。
历史上天台瀑布(又名桐柏瀑布、三井瀑布)较为著名。2000年前,东晋大文学家孙绰在其《游天台山赋》中提到“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文中所提瀑布就是天台瀑布,她飞流千尺在青山中划出清晰的界限。当时,赤城山和天台瀑布为天台山两大地标,人们进入天台地界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两大标志。雨后放晴,几十里外天台平原的千村万户,都能看到瀑布喷薄而下的壮丽景观。相传三井之水直通东海的海眼,唐宋以来皇家常派官员到此投放金龙、玉璧(所谓镇坛传信的法具),以求风调雨顺、甘泉长流、利乐民众。古人把天台瀑布置于庐山香炉峰瀑布、雁荡大龙湫、奉化雪窦瀑布之上。
客观地讲,原天台瀑布是个有季节性、落差很高的梯级瀑布,瀑布高270米,集水面积只6.7平方公里。由于集水面积不大,降水时,空间分布又极不均匀,暴雨后瀑布较为壮观,平时瀑布涓涓细流,大旱时上游引水灌溉致使瀑布断流,每当暴雨来临,下游洪水泛滥,瀑布就好像高挂的“孝幕布”,故天台百姓称其为“孝幕瀑”。
2.兴建桐柏水库
天台是个山区县,域内“八山半水分半田”,解放前交通闭塞、人多地少、土层瘠薄,农田几乎都是靠天田,加上落后的封建统治,人们过着贫困的生活,水旱灾荒频繁,许多人远离家乡外出谋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党和政府领导全县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理顺了生产关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水利建设高潮。1958年6月9日,土法上马的桐柏水库正式开工,从全县调集民工参与建设,采用原始的人海战术,人扛、肩挑、手拉车运输筑坝,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垒起了25米高的水库大坝,大坝建成意味着桐柏瀑布正式断流。由于工农业落后,当时全县城关地区只有一台40千瓦柴油发电机(现在一辆4万元的比亚迪微型车其发动机就有50千瓦功率),只能供给部分重要机关单位照明,居民家还是点煤油灯、芯油灯用于照明。水碓、水磨是粮食加工的主要动力。为了解决用电问题,县委县政府决定在瀑布上建造水力发电站,由于条件所限,1960至1964年先后建立4座小水电站,总装机555千瓦,并建立了天台第一条10千伏的输电线路。水库和电站的建成不仅使瀑布下游2万余亩农田旱涝保收,还为城关及其周边地区解决了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电,水库建成令人们欢欣鼓舞,根本顾不上天台瀑布的原始地貌遭到破坏,千年胜景已经因人为原因消逝的情况。
3.跨流域引水工程
由于用电范围不断扩大、用电水平提高,以及水库集水面积小、水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感到供电能力不足,解决的办法只有向邻近流域调水。
1965年底县政府拿出1000元启动资金。但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来临,有人被打倒或靠边站,有人热衷于“文攻武卫”,有人无所事事、自得其乐。建设工作基本没人做,经济停滞不前。
红米note2发布会
这时有几位年轻的技术人员不甘寂寞,于1967年7月自告奋勇背起行装深入到桐柏山区,白天攀崖涉溪勘探测量,晚上挑灯夜战精心设计,用了近4个月的时间,在缺乏资料又无经验的困难情况下,完成了西引水工程设计(百丈坑流域15.5平方千米)。桐柏人自行组织力量施工,1969年冬引水入库,建成我省首个跨流域引水工程,据工程竣工后几年的实际运行资料,年均引水量为桐柏本库的2倍,单位电能投资仅0.21元/度,也就是说运行当年即收回投资成本,效果十分显著。
由于水量和发电量大幅增加,人们又感到水库库容不够,只有加高大坝增加库容。尝到引水的甜头,接着策划东流域引水工程,县里还出台了水利水电工程以水养水、以电养电的优惠政策。按照“跨流域引水—增加发电量—加高大坝—再引水”的模式周而复始。有的施工人员一辈子扎根于山区,历经30余年的艰苦创业,三次加坝,总共引了47.1平方千米的集水面积。水量的不断增加,又让人感到四级小水电站装机明显不足,在“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形势下,由省水电设计院设计,桐柏自行组织施工,经6年努力,于1976年建成了2×4000千瓦的高水头地下水电站(全省第二个地下厂房电站),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年平均发电量超过3000万度。虽然年平均来水量是原天台瀑布的7.5倍,但因为它是天台县的骨干电站,那时又担当起台州电网的主力调峰电站。恢复天台瀑布似乎遥遥无期,但无形中引水工程为瀑布的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解决了瀑布的水源难题。
改造中的三级瀑布。2015年1月26日拍摄
4.桐柏抽水蓄能电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
根据天台实际,县委把工作重点放在生态立县和工业强县上。如何发挥桐柏电站效益最大化?县委采纳了争取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的建议。
1993年,经台州地委同意建立桐柏抽水蓄能电站筹备委员会,专门争取该项目。为了处理好与水利、电力两个上级主管部门关系,将桐柏电站升格为桐柏电力工程管理局,由县政府直接领导。
争取项目最大的优势是安全运行30多年的不渗不漏上水库,因为当时很多蓄能电站的上水库地形地质一般都很差,我省天荒坪的上库光渗水处理就花了3亿元。当时在全国所有蓄能电站的备选站址中桐柏的单位千瓦投资最省钱。
经过8年的奔波努力,经国家批准2000年正式开工建设,项目由华东勘测设计院设计。
桐柏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终于争取成功,成为天台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还带动了坡塘溪流域治理、城关到桐柏岭头公路、工人路延伸段及其配套工程建设等项目。
回想当时,在桐柏水库和西引水工程划给蓄能电站时,在政策兑现上业主方要按国家规定用金钱赔偿,为了原桐柏电站的生存,更为了绝不能让为积极配合争取项目的桐柏职工遭遇下岗的命运,天台方要求赔偿新水库,双方争执不下……
有关人员绞尽脑汁,最后从“灵江流域规划”中查到桐柏水库是天台供水规划的主水源,以此为由业主方才同意赔偿新水库——黄龙水库。这一转变为恢复天台瀑布解决了水源的储存地,今后若重建,瀑布流量可以真正做到可控可调。
5.桐柏局第二次创业
本世纪初,当失去桐柏水库和西引水工程后的桐柏电站,得到的是兴建黄龙水库和损失电量的资金补偿,如何打造新桐柏呢?
发展是硬道理,一个企业要与时俱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经过反复论证,桐柏局决定二次创业,分黄龙水库、城关供水工程、琼台仙谷景区开发三个项目展开:
黄龙水库:由省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组织招标承包,经7年艰苦奋斗不仅建成水库(其库容大于桐柏水库),还解决数百户高山移民、建造1600千瓦黄龙水电站和400千瓦的黄龙二级水电站等。
城关供水工程:黄龙水库成为城关地区日供水10万吨级项目的主水源,还建了桐柏至双塘新水厂的源水输送管线工程。因为黄龙水库是以解决天台供水之名争取来的,当时正值新水厂选址,已初定新水厂水源取始丰溪水(玉湖)。由于桐柏的介入,县政府经过论证采纳取黄龙库水方案,使城关地区告别了饮用溪水,否则今天可能又要喝被污染的溪水了。
琼台仙谷景区开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成为朝阳产业,利用桐柏就近景区优势向县领导提出开发的请求,经批准后委托东南大学编制琼台仙谷详细规划,景区有“仙湖九峰、金庭洞天、双阙花蕊、琼台夜月、桃源仙境、桐宫秀色、群蛟争壑、潜龙生辉”等8个景群组成,并以道教“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理念为宗旨,自行设计一期景区(仙湖九峰、金庭洞天,双阙花蕊,琼台夜月)共花了5年时间,把百丈坑建成集自然、人文融为一体的“道源”新景观。被评为省级风景园林佳作。群蛟争壑的核心就是天台瀑布,从此恢复天台山大瀑布(原天台瀑布)正式列入议事日程。
改造中的天台山大瀑布(0.5立方米/秒)。2014年11月4日拍摄。
6.重塑天台山大瀑布
恢复天台山大瀑布(原天台瀑布)虽然列入琼台仙谷详细规划,但它还担负着供水的主水源任务,故尚需等待时机。
2011年本届县委、县政府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系统地阐述天台今后发展方向,在供水规划中提出“全县供水一体化”,方向是正确的,但在主水源定位上以龙溪水库、黄龙水库和各地小水库为主水源,里石门水库为辅,相互联系不紧,经过补充论证修正为以里石门水库为主水源,龙溪为辅,黄龙逐步退出并用于“以水促游”新建供水网络 ,这一方针的改变,可以说重塑天台山大瀑布所有障碍全都排除,也就是说瀑布的恢复只有把握好关键节点,做到未雨绸缪,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时才能水到渠成。
2013年,县委县政府正式决定恢复整修天台山大瀑布。那么重塑的天台山大瀑布是什么样的瀑布呢?一句话“全年流量稳定、可控、可调的高落差的梯级瀑布群。” 其特色如下:
主体瀑布恢宏壮观。大瀑布总高325米,其中主体瀑布高285米,涌泉瀑布高40米,还有若干分体瀑布。主体瀑布可分九级,远眺为一整体,气势恢宏、蔚为壮观,近看梯级瀑布流态各异,五彩缤纷;分体瀑布千姿百态,至于分体瀑布数量要根据布局和游人需求而定;涌泉瀑布更是构思奇特、别具一格,在高山之巅营造按道教理念的七星涌泉。
瀑布流量可控可调。每天展示8小时、平时流量1立方米/秒,最大可达3立方米/秒,节假日可延长到12小时,最大流量可加大至5立方米/秒。瀑布全年需释放水量 800到1000万立方米。瀑布水源来自数十公里外的黄龙水库(水库全年来水为4500万立方米),现水库、引水渠、瀑布水量调节池等引水系统均已建成 。
可建设瀑潭景观。为了增加游人兴趣,可以深入到二、三、四、五、七、八等六级瀑布。主体九级瀑布系瀑潭相间、区内空气清新、水体清澈见底。潭的大小不一,水面最大的九龙湖湖面达4公顷。水潭形态各异,可供游人亲水嬉水。有的水潭内尚可各自抛入不同色彩的卵石和养殖适宜当地环境的鱼类,以增加情趣。由于水量充沛这些水潭还可定期冲洗,保持水体清洁。
利用水压打造仙境。因为是高水头的瀑布,最大水压可达30吨/平方米,利用水压可提供廉价喷泉、涌泉、雾森,又由于瀑布朝向西南,中午和下午能见到彩虹,特别在瀑布核心区(四、五、六级瀑布)原生态环境中,到处瀑布飞流、仙雾缭绕、彩色森林,游人仿佛身临仙境感觉。无论在平面或立面可以看到大量水体,晚上可以搞水幕投影等灯光秀。
丰富瀑布区域植被色调。瀑布是否漂亮不外乎地质地貌、水量水质、植被绿化、周边环境等。大瀑布地处花岗岩山体,土层瘠薄、树种单一、针多阔少,应该说植被绿化先天不足,所以植被改造是完善大瀑布的重要环节,区间林相林份需改造,计划保留少量针叶树增加阔叶林,使植被色调丰富多彩、四季变化明显。
淘宝造物节宣传文案
瀑布景观带交通便利。景区离上三高速天台出入口仅6千米。景区计划兴建悬崖游栈长度2.5千米,为提高景区知名度把景区内最靓丽景观相连,丰富游览内容,为了减少游客爬山的劳累,从琼台仙谷的悟真坛到黄帝祭坛建150到170米高度的地下电梯。为了避免水库大坝等人为建筑,大瀑布入口经悬崖栈道至四级瀑布顶,随后沿瀑布而下。
人工洞穴可建新项目。大瀑布的九龙湖水面高程为83.5米,下游始丰溪城关段水面高程50米,两地相距8千米,水位差33.5米,中间尚可开发与水相关的旅游景观。经过瀑布的里石门渠道和桐柏电站有许多人工洞穴为建造高科技旅游项目创造有利条件。
7.六十年的轮回
六十年前因为时代赋予的使命而兴建桐柏水库,致使天台瀑布不经意间消失,当时没有受到人们的谴责……
六十年后天台山大瀑布回来了,理应受到人们的赞扬。
六十年前是个有季节性、高落差的一般瀑布,六十年后回来的是个全天候、高落差的梯级大瀑布群;
六十年前失去的是个暴雨后泛滥成灾的瀑布,六十年后回来的是个流量可控可调、流态多变的瀑布;
六十年前失去的瀑布是个孤独的瀑布,六十年后回来的大瀑布“水”丁兴旺,派生出桐柏抽水蓄能电站、桐柏地下电站、黄龙水库、桐柏水库以及一些小的电站、水库,尚有景区开发、流域治理、公路开拓等当代功绩不胜枚举。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并人大、政协正确领导和决策,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全县广大群众的努力结果。
现在大瀑布的详细规划已经国家批准,项目的初步设计尚在审批,被破坏的地貌和瀑布的流态正在修复改造中。
最近在项目设计评审时,专家们对天台山大瀑布有较高的评价。知名园林专家楼建勇对修建改造中的大瀑布评价如下:“终成浙江或浙东第一瀑扑面而来;瀑布形态气势壮观可谓之一绝;虽为人工之力打造,但史有出处,山有来历,功于匠心,心有智力,情于水中,形于多变,而最终景有独处,而成天下奇观矣”
天猫店入驻条件2020
但愿在2018年6月9日,暨桐柏水库开工建设六十周年之际,也是天台山大瀑布建成开放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