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it热点

没有L4的金刚钻 揽不了城市辅助驾驶的瓷器活

发布时间:2022-11-05 15:20:40  来源:互联网     背景:

L4很冷,L2很热。

最近无人驾驶坏消息很多,被舆论走入寒冬,辅助驾驶量产新车一个接一个,迎来新高潮。

曾经自动驾驶竞速的两条路线,不少人说无人驾驶、L4级以上、打造Robotaxi的玩家们,融资烧钱之后难以为继。

最后还是得量产路线、辅助驾驶上车,用马斯克开创的特斯拉路线,赢得升维式的胜利。

但别被新硬件加持的表面繁荣迷了眼,除了特斯拉,国内大小车厂的新车型,智能化离不开上车的激光雷达,以及大算力的英伟达Orin。

技术上的事实是,没有L4的金刚钻,揽不了辅助驾驶的瓷器活,特别还是城市开放道路下的辅助驾驶。

按照自动驾驶技术划分的四大栈:感知、定位、决策和控制。当前已经和即将上路的大部分量产新车型,还没有触及最关键的决策和控制。

而这最重要的一环,除非是L4玩家,否则远水解不了近渴。

感知分快慢,PNC决胜负

实际上,自动驾驶的四大技术栈,也正在实现融合和统一。

感知和定位,可以合二为一,解决的都是“面对怎样的环境”的问题。

决策和控制,也称规划和控制(PNC),同样在合二为一,解决的是“AI系统该怎么开”的挑战。

所以通俗来说,自动驾驶的本质,就是搞清楚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环境,然后如何高效移动。

这两年来,因为激光雷达上车,大模型风靡,感知话题热度一浪高过一浪,各种基于BEV(Bird’s Eye View)的新效果,层出不穷。

但感知域再变,都是基础层面的数量增减。

理论上,司机“能追逐的目标”越多、范围越广,越利于作出更好的驾驶决策。

然而实际上,有效区域和高效追踪,才是真正体现技术能力的地方。人类开车的感知半径空间,远不及激光雷达和超清摄像头加持下的智能车感知系统,依然能把车开好。

所以感知讲得再天花乱坠,在玩家与玩家之间,影响的也只是速度的快与慢。

真正决定成与败,是PNC。

PNC,Planning and Control,在车端涵盖导航、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等核心模块。

通常,业内采用的是时空分离规划来做PNC,把对轨迹的规划拆分成两个子问题:路径规划(path planning)和速度规划(speed planning)。

路径规划对应于横向控制,即方向盘;速度规划对应于纵向控制,即刹车或油门,这种决策机制也就是所谓的横纵分离。

这种方法,类比来说就是先为车辆铺好一段铁轨,再在铁轨上计算速度。

这种方式的特点也非常突出:非常依赖手写规则调整车辆行为,也非常依赖大量路测来验证算法。

实际上,之前已经推出高速和快速路上的导航辅助驾驶的车企,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在高速和快速路场景效果不错。

但一旦到了城市区域,一来没了高精度地图加持,二来手写规则的依赖,弊端也开始在体验上显现。

即便有激光雷达加持,该车企L2产品的体验,与高速和快速路上天上地下。最明显的就是前车车距保持很长很长,随时会被加塞,一旦加塞就会刹车,体验糟糕。

更差劲的是面对摩托车等快速行驶的“小型异型物体”,往往会触发急刹,车主稍不注意或应对不当,还容易造成后车追尾。这就是“手写规则”之下预设的场景处理逻辑。

而这,还是国内以智能驾驶领先知名的车企。

这种面对城市路况的PNC无能,当然有具体车企本身的原因,但更本质的还是车企L2研发和产品定位惯性,先“手写规则”更容易短期能用,车主还能紧急接管。

这也决定了长期来看,除非大规模路测数据后模型能重写重构,否则体验上难以质变。

特斯拉车主或许有过感知,AutoPilot系统是忽然在一次大升级后“质变”的。

而那个版本之前,特斯拉用相同的传感器方案,用百万量产车的影子模式,累积到了一个相当大的数量级数据。

L4玩家则不同,因为从第一天开始就已经明确Robotaxi方向产品,上路产品必须摆脱人类依赖应对复杂城市路况。

所以“手写规则”从第一天就不Work,L4玩家需要设计的系统,跟AlphaGo下棋一个道理,真正用深度学习的方式,让AI系统根据车流、车速等实时数据,给出最优解。

这个最优解的求解,一是规划好,二是预测到位,背后是对空间、运动轨迹和时间的综合把握。

并且出于流程体验和高效通行的追求,常态化落地和运行的Robotaxi物种,基本都要时空联合规划,长时间的意图轨迹预测。

所以在智能车纷纷放话挺进城市场景,实现停车场、高速快速路、开放城市道路点到点导航辅助驾驶的时候,L2玩家们追求的天花板,其实是L4落地玩家们最初的起点。

这也是为什么众多L4明星玩家,纷纷开启辅助驾驶降维上车的内在前提——可以提供主机厂智能转型中最渴求但又无法自然生长出的能力。

并且这当中,PNC就是最关键一环。

否则按照“数据积累”的单纯想法,出货量大且很早就有L2功能配置的日本、德国大厂,早就实现智能驾驶的领跑了。

L4玩家的PNC技术细节披露

有意思的是,因为L4玩家纷纷开启面向量产车赛道的转型,更多核心看家本领的技术细节,开始不得不披露——有理有据说服更多潜在的车企客户。

这当中,就有今年声势浩大开启高级辅助驾驶引擎的L4明星玩家轻舟智航。

稍微熟悉业界的人对轻舟不会陌生。轻舟是Waymo的青年才俊在2020年创办的公司,从起步就瞄准了L4级自动驾驶打造,但经历了Waymo的洗礼,深知Robotaxi落地之难和数据闭环重要性,所以选择了小巴公交场景率先落地。

小巴公交这个场景,后来被反复称赞,原因一是其ODD区域和数据和Robotaxi被无二致,经历的技术检验基本也差不多;二是始终能保持高阶技术维度构建技术引擎;三则是踩在了碳中和的大趋势上,共享和集体交通的方式得到了政策更大的鼓励。

而对于轻舟来说,还有更具体的意义。作为自动驾驶创业领域的后起之秀,它能够用最具标签性的方式快速被认知,很快就成为了自动驾驶小巴的代名词,并且因为技术和产品上的展现,获得了包括字节跳动、美团等战投资本的加持。

在L4赛道上树立起大旗后,轻舟智航于今年正式开启了另一条引擎——面向量产车供应高级辅助驾驶方案(取名:乘风),希望给转型中的车企快速提供城市NOA,特别是中国城市路况下的智驾能力。

win11 amd显卡

按照轻舟最新的披露,分享了PNC方面的技术方法。

首先,就是时空联合规划算法。

同时考虑空间和时间来规划轨迹,而不是先单独求解路径,在路径基础上再求解速度从而形成轨迹。将「横纵分离」,升级为「横纵联合」,能直接在x-y-t(即平面和时间)三个维度的空间中直接求解最优轨迹。

基于这种策略,不仅能可以让AI司机稳如老司机,还能在面临动态障碍物的交互时,能提前把握最好的时机,选出最佳行车轨迹,更流畅地完成车辆间的博弈,并且不会出现反复急刹的情况。

此外在多车道行驶场景,车辆还可以通过判断前方车流量和车速,灵活地变道选择更快的路线,而不会死板地跟着前车缓行。更聪明、更灵活,行车效率更高效。

其次,意图和轨迹预测。

轻舟用L4级的预测模型,能做到10秒之久的长时预测——简单类比就是有10秒的时间来做决策。

这背后是轻舟主预测模型里有至少三条带概率的轨迹,可以同时最大概率轨迹和真值的平均误差是 3.73 米,即10 秒整体轨迹的平均误差 3.73 米——一个业内相当领先的水平。

轻舟还披露自己的主模型可同时支持预测 256 个目标,推理整体耗时小于 20 毫秒,可以满足实时运算的需求。

所以轻舟智航展示的,其实就是为何L4玩家能够更快更有效的车厂L2+解渴方案。

不过这套方案里,PNC只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项目,还并非方案全部。

轻舟还披露了感知和数据闭环迭代方面的细节,感兴趣的朋友自行官网吧。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L4解渴车企L2的潮水,不是趋势,已然有层出不穷的案例。

比如Momenta之于上汽智己L7,毫末智行之于长城摩卡新能源车型,大疆之于五菱宏光Kiwi,华为之于北汽极狐和阿维塔。

上述案例中,虽然各家在汽车供应链中的角色定位各不相同,但打造技术方案和产品的时候,其实都是以L4为基准的。

而且都是技术公司,都没有车企内部包袱——即便是毫末智行,也跟长城内部智能驾驶部门有本质不同,完全从机制上被激活了创业组织活力。

不过即便可以供应L4级技术能力的公司不算少,但市场机会还相当巨大。

一方面是量产车市场足够大,另一方面是技术方案目前还不是标准产品,需要车企和供应商深度合作。

这也是为什么在“上汽不希望失去灵魂”时,华为给出的回应是:也不是谁都能得到,自动驾驶大脑,现在还很稀缺。

而且出于车厂相互竞争的因素,往往不会选择同一家供应商,或者都让某一家供应商供应所有车型,所以从特斯拉、蔚小理等开始展现智能化竞争力后,传统车企慌了,L4公司向下融合的案例也多了。

可以预计,包括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以及上述提到的轻舟智航等在内的明星L4玩家,都会进展顺利,“转型”比外界预期的更快更猛。

毕竟L2的天花板,不过是L4的入门门槛。

升维?技术上不存在的

特斯拉不是证明了可以升维吗?

这是不少传统车企或主机厂拥趸最容易误解的观点。

因为关注马斯克的分享的话,其实他不止一次讲过,特斯拉不是为了造车而造车,造车是更快实现自动驾驶的载体,特斯拉本质是AI、自动驾驶公司。

马斯克很早就想清楚了统一传感器方案、统一数据输入、闭环迭代的路径方法。

为了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推进AutoPilot,他不惜得罪OpenAI董事会,公器私用,把AI天才安德烈·凯帕西半哄半骗拐到了特斯拉——后来导致OpenAI董事会把创始成员及主要出资人马斯克踢出了OpenAI。

但马斯克和特斯拉的历程,证明了升维在数据模型和迭代上是有效的,而且效果明显。

于是在上海工厂解决了特斯拉产能后,大号自动驾驶传感器——Model 3帮助特斯拉自动驾驶性能从量变到了质变。

可在特斯拉内部,一直用的是可以用在L4甚至L5的技术方案,甚至还会有带激光雷达的特斯拉测试车。这也是为什么自研芯片推出时,自动驾驶方案从AutoPilot更名到了FSD——Full self-Driving。马斯克更是公开场合放话:FSD就是L5。

所以对于自动驾驶的迭代和发展,降维释放有技术原理支撑,升维却只存在于想象中。

这就好比打造火箭的技术,可以打造宇宙飞船,或者是卫星轨道通行工具。

但飞机玩家往身上绑很多引擎,能飞更高更快后,认为能跟火箭一样——简直跟汽车上绑螺旋桨离开地面一样滑稽。

总而言之,发生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变革和趋势已经再明显不过。

也不必因为有L4玩家倒闭而唱衰无人驾驶技术——Argo倒下的根本原因跟选择的技术关系不大,接触过被大厂收购后的Argo,基本就知道为啥他们会停滞不前了。

这也是传统车企甚至大厂面临的问题,组织太大,包袱太多,惯性太强,祖宗之法不可变……于是最后像奔驰标榜的自研L3,开启后让人怀疑自动驾驶的意义。

不少常识听起来像是废话,但逃命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命在,而不是自尊和体面。

当然也不是命和自尊不可兼得。

小度智能巨屏电视 V86

大众汽车24亿欧元砸出一个和地平线的合资子公司,既在寻求逃生门票,也保留着体面,甚至还做了一波中国市场的GR。这种合资但车企控股的自动驾驶技术方案子公司,或许会是高阶辅助驾驶开发中,越来越常见的组织形态。

最后,回到自动驾驶竞速的两条路线开端:Waymo路线和特斯拉路线。

如果说马斯克是什么时候拥有的“车是自动驾驶硬件载体”的认知……

或许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

那时候谷歌完成了自动驾驶原型车的里程碑,一经曝光后轰动全球。

其中有一个看到新闻的人,凭借和谷歌创始人布林的绝好私交,光速前来,虚心求教,很快掌握了自动驾驶技术从0到1的实践心得。

这个人是伊隆·马斯克。后来所谓的两条自动驾驶路线,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源头,中间分岔,现在只不过又开始合流归大海。

— 完 —


返回网站首页

本文评论
武汉率先开放夜间Robotaxi 晚上打车 全车无人
曹原 发自 副驾寺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中国的全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式在夜间提供服务了。率先迈出这一步的是湖北武汉。提供这项服务的,还是那个熟悉的自动驾驶玩家,百度A...
日期:12-29
J.D. Power发布2022汽车可靠性研究:起亚夺冠、路虎最差
  近日,J.D. Power(君迪)发布了2022美国汽车可靠性研究报告,来自韩国的起亚在所有汽车品牌中排名第一,同样来自韩国的捷尼赛思在高端汽车品牌中排名最高,而保时捷911则是蝉联...
日期:07-14
基于苹果汽车专利,第三方设计师打造“Apple Car”3D 渲染图:双门 SUV 车型,搭载发光 Logo
  12 月 11 日消息,据 MacRumors 报道,英国汽车租赁公司 Vanarama 已经尝试想象第一辆 Apple Car 的样子,从 iPhone、MacBook 和其他苹果产品中获得灵感,并将它们与真正的苹果...
日期:07-14
大空间、长续航,全新威马 E.5官宣4 月 15 日上市(威马汽车上市最新消息)
 ITBEAR科技资讯4月11日消息,威马汽车官方今日宣布,采用后排车窗一体+车顶大平层设计的全新威马E.5将于4月15日正式上市。海尔集团技术创新  威马官方表示,全新威马E.5采用...
日期:08-17
蘑菇车联 自动驾驶_自动驾驶离不开智能道路,蘑菇车联见证车路协同实力
  目前,让一辆车实现自动驾驶,已经不是什么技术难题。车辆实现自动驾驶之后的安全问题,才是关键的技术难点,也是自动驾驶大规模应用一直停留在L2级别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为...
日期:08-18
特斯拉失控狂奔两公里连撞多车致2死3伤 交警:原因有待鉴定(特斯拉严重车祸)
日前,广东潮州饶平县一男子称驾驶特斯拉小车准备停车时,车辆突然失控高速狂奔2公里,接连撞上两辆摩托车和两辆自行车,造成2死3伤的严重后果。11月13日,男子家属告诉极目新闻记者,...
日期:11-26
酒后骑电动车被吊销C1驾照 车主不服上诉!法院:判罚合理(驾驶电动车醉驾c1被吊销)
醉酒驾驶机动车(包括摩托车)被查处的话,将会按照酒驾违法进行严厉处罚,但如果是骑电动车这类非机动车,酒驾的话会受到怎样的处罚,不少朋友对此可能不太了解,而福建厦门一位市民,付出...
日期:09-09
首款“华为鸿蒙汽车” 半月狂揽7千订单!AITO问界M5实车体验(华为鸿蒙概念车)
  一直喊着不造车的华为,汽车业务却是越来越深入,在选择了金康赛力斯这个合作伙伴之后,“华为牌”的汽车雏形也逐渐明朗。  12月23日,首款华为“鸿蒙”汽车——“AITO问界M5...
日期:12-06
比亚迪卖车提成_汽车销售抢人大战,比亚迪1500元底薪能留住人吗?
在新能源汽车销售行业,一个现象是,越是做的比较晚的车企,给出的薪水越高。比亚迪走的是4S+商超店的路线,底薪低,但是走量大。华为走纯商超路线,高底薪高提成,希望尽快把量冲上来,希...
日期:09-14
苹果奔驰联手!部分车型支持空间音频:音质好太多(奔驰carplay音质不如蓝牙)
原标题:苹果奔驰联手!部分车型支持空间音频:音质这下好太多了10月17日消息,近日,苹果和梅赛德斯奔驰正式宣布,Apple Music将为奔驰的部分车型推出Dolby Atmos空间音频功能。苹果推...
日期:10-18
特斯拉失控狂奔两公里连撞多车致2死3伤 交警:原因有待鉴定(特斯拉撞交警事故原因)
日前,广东潮州饶平县一男子称驾驶特斯拉小车准备停车时,车辆突然失控高速狂奔2公里,接连撞上两辆摩托车和两辆自行车,造成2死3伤的严重后果。11月13日,男子家属告诉极目新闻记者,...
日期:11-15
特斯拉失控车主亲属发声:车辆突然加速 猛踩刹车无效(特斯拉刹车失灵撞交警)
凤凰网科技讯 11月13日消息,今日特斯拉车辆失控极速行驶2公里造成伤亡事故的消息在网络引发热议。微博自称为事故司机亲属的用户@詹丘比 发布长文介绍了事故的情况,表示特斯拉...
日期:11-15
车型销量突破 380 万,长城汽车哈弗 H6 超级混动 DHT 今日将亮相_长城哈弗h6dht混合动力试驾
  8 月 22 日消息,今日,哈弗品牌新能源战略发布会暨第三代哈弗 H6 超级混动 DHT 双子星耀世登场活动将在北京举行。  长城汽车数据显示,哈弗 H6 是首个突破 380 万的中国...
日期:08-23
比特币月涨幅53%!火币网讲述如何成为业内第一
比特币行情持续火爆,10月份累积涨幅高达30%以上。 在10月31日举办的2015湖北互联网创业者大会上,火币网市场负责人吴兴做了题为...
日期:11-02
中国版K-Car!雷丁全新纯电动微型车上市敲定:续航300公里(雷丁电动代步汽车价格)
  价格亲民、日常代步神器、还免购置税的纯电动微型车热度一直很高,继五菱宏光MINIEV、长安E-Star、朋克多多之后,自称中国版K-Car的雷丁汽车也来了。xbox one和ps4  12月...
日期:10-10
“新能源越电越危险”这句话是对汽车工业的侮辱(新能源汽车对人类的影响)
2022年11月5日,广东潮州一台新能源汽车“失控”并引发了一起严重交通事故。由于这是“自带流量”的特斯拉品牌汽车,这起事故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了互联网讨论热点,甚至在被称为“...
日期:11-15
马斯克证实特斯拉计划在德克萨斯州建设锂精炼厂(特斯拉德克萨斯超级工厂)
财联社10月20日电,特斯拉推进在德克萨斯州墨西哥湾沿岸建设锂精炼厂的计划,以获得对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的更多控制权。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周三电话会议上回答分析师有关最新46...
日期:10-21
特斯拉成为中国第五大电动汽车制造商_中国类似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是哪一家
  北京时间2月13日上午消息,据外媒报道,1月份对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而言,十分重要。中国制造的Model 3的生产终于在2019年试生产之后变得热火朝天。报道显示,即便因为农历新...
日期:07-13
零跑汽车上市抢跑成功 跻身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零跑汽车准备上市)
作者|苏牧编辑|任清9月29日,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零跑汽车(HK.9863)在香港上市,首次募资(IPO)全球发行1.308亿股,发行价为每股48港元,预计筹资8亿美金。继蔚来、小鹏、理想汽车后,港交所...
日期:10-01
动力电池公司中创新航正式登陆港交所 总市值超600亿元(中航锂电新一轮融资)
IT之家 10 月 6 日消息,今日,动力电池公司中创新航正式登陆港交所。中创新航上市首日平开,报 38 港元 / 股,总市值达 673.47 亿港元(约 608.82 亿元人民币)。华米手表gt3pro对比小...
日期: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