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评论

来自太阳能的能源_美国能源部发布了一条大新闻,我们离人造太阳不远了?

发布时间:2022-12-15 02:05:23  来源:互联网     背景:

图源:pixabay

撰文 | 孙正凡

责编 | 李珊珊

在被疫情困扰了3年之久的地球上,这真是个难得的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美国时间12月13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宣布:其在可控核聚变实验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12月5日,在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那台有3个足球场那么大,配备了192个激光器的国家点火装置(NIF)上,第一次实现了能量的正收益。

在之前的实验中,由于核聚变发生的条件实在过于苛刻,激光所用的能量往往高于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最多也只是打平,这让整个系统如同一个效益不佳的工厂,压根无法可持续运营。

而这一次,首次实现了聚变反应的净能量增益,即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根据劳森准则(Lawson criterion),当生产的能量高于损失时,系统将产生净能量, 如果足够多的能量被燃料捕获,系统将可以自我维持,这个系统便“点火”成功了。

在人类的能源史上,这可能是个里程碑式的事件,CNN的报道中,脱碳研究投资公司Carbon Direct的首席科学家胡利奥·弗莱德曼(Julio Freidmann)对这个“里程碑”解释道:“这非常重要,因为从能源的角度来看,如果你输出的能量不超过输入的能量,它就不能成为能源”。

而现在,这一切做到了。没有辐射、没有碳排放,如同科幻电影中的聚变发动机,只需要提供氢元素,就有能量供给。

科学家们复制了“仅在恒星和太阳上可以达到的某些条件”,格兰霍姆说:“这一里程碑使我们朝着为我们的社会提供动力的零碳丰富聚变能源的可能性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美国太阳能资源

不过,这只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原理验证水平上的成功,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离最终的“圣杯”还差得很远。

1

用半个多世纪,烧开了10壶水

这次发布被美国媒体称为是“一个酝酿了几十年的公告”。

半个多世纪前,上世纪50年代后期,在LLNL,研究者就已经完成了利用激光约束产生核聚变的概念的计算机模拟,那被称为激光约束核聚变,或者基于激光的惯性约束聚变(ICF)。

国家点火装置(NIF)则是ICF最大的实验场,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激光装置,有3个足球场那么大。近200台激光器产生的激光,集中之后用高能量轰击一个微小的氘氚等离子体颗粒,以启动核聚变反应。

这个装置的建设从1997年开始,经历了美国2008年的经济危机,到2009年完成。到2013年,NIF到达了它的第一个里程碑,通过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超过了燃料吸收的能量,但距离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超过激光供应的能量的“圣杯”还差一步。

2020年,美国疫情期间,NIF被迫关停,而今,这几乎成为美国科学家们对特朗普抱怨的经典案例。

2021年8月,NIF第一次产生了一个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可以自我维持的聚变反应,却无法复制那次实验。《新科学家》杂志的报道中评论:“科学家们实现了核聚变……但现在,他们无法复制它”……

而就在今年的8月,《物理学评论快报》发表了一篇关于NIF的论文《在聚变实验中实现劳森准则的点火》。那篇论文有40多家机构参与,仅署名作者就写满了3页半的A4纸,文中,研究者报告他们产生了一种等离子体,其中产生的热量不仅超过了外部加热而且超过了所有损失,几乎满足了所谓的聚变点火劳森准则,非常接近该领域的圣杯——通过聚变产生比驱动激光脉冲中包含的净能量更大的净能量。

ip68防水掉水里了有事吗

3个月后,12月5日的实验中,科学家们拿到了足够的量化数据,他们实现了正收益。NIF的聚变反应堆从 2.05 兆焦耳的激光功率输出中产生了 3.15 兆焦耳的功率输出——增益约为 150%。

成功地令氢原子发生聚变,在 100 万亿分之一秒内释放 1.3 兆焦耳的能量,即 10 千万亿瓦的功率,然而,这只是一次在实验室进行的原理验证水平上的成功。每次工作时间只有20-30纳秒,发出的电量实际上只是“相当于烧开 10 壶水”。而要想真正获得商用价值,其产出-输入比还需要提高约100倍。

牛津大学物理学教授贾斯汀·沃克教授在英国科学媒体中心上发表评论称:“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我们还需要更多。首先,我们需要得到更多的投入,以解决产生激光等方面的损耗(尽管近年来制造高效激光器的技术也取得了飞跃);其次,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原则上每天大约可以产生一次这种结果——聚变发电厂需要每秒产生十次。”

但即便如此,本次试验仍然是自 1930 年代以来科学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世界各地从事激光核聚变研究的同行提振信心,让人类朝向实现“人造太阳”,即可控核聚变的希望呈现了更大的可能性。

有了这个基础,科学家和专家们需要弄清楚就是如何从更大规模的核聚变中产生更多的能量,以及,如何最终降低核聚变的成本,使其能够在商业上使用。

当然,13日的发布会上,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主任Kim Budil表示,在商业化之前,核聚变技术仍有“重大障碍”需要克服。她说:“我认为它正在走向前台,并且可能通过共同努力和投资,对基础技术进行几十年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能够建造一座发电厂。”

2

让能量像太阳一样源源不断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我们地球上正在使用的几乎所有能量的来源,而且我们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又仅仅是太阳产出能量的20亿分之一。太阳能量来源于中心的核聚变。

太阳表面温度只有6000度,可中心温度高达有1500万度,在高温高压之下,核聚变反应可以自然地发生。核聚变,又称融合反应,是指将两个较轻的核结合而形成一个较重的核和一个极轻的核(或粒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两个较轻的核在融合过程中产生质量耗损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一能量效率是核裂变反应(现在的核电站发电原理)的4倍。

来自太阳的能源

在太阳中心,其巨大的引力所产生的极端压力为核聚变的发生创造了触发条件。在极高密度和温度下,原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被分开,形成等离子体。

在这些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中,众多原子核(以氢核为主)相互碰撞,能够克服彼此电荷之间排斥力,使原子核之间的吸引力将超过电排斥力,从而使它们能够实现聚变。通过4个氢核聚变为1个氦核的聚变反应,太阳已经为地球和宇宙提供了近50亿年的光和热,并且还有50亿年的稳定寿命。

人类第一次掌握氢核聚变反应,是通过氢弹实现的。氢弹就是利用原子弹(核裂变)爆炸产生的能量,瞬间引发核聚变反应。所以它是不可控的,只能用于战争和威慑,而不是和平建设。氢弹利用的就是氢同位素氘和氚聚变为氦的反应,爆炸中心的温度达到了上亿度(原子核越复杂,所需要的温度越高)。

通过氢弹这种特殊的实验,给科学家指明了要想平稳地实现利用核聚变来发电,即可控核聚变,至少需要上亿度的高温和相应的物质密度。

那么在地球上如何实现太阳上一般的高温高压等离子体呢,什么样的容器能装下温度高达上亿的物质,还能让它们在其中缓慢地发生核聚变呢?

另外还需要充分的约束,才能使等离子体和聚变反应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获得净功率增益——整个可控核聚变过程实现其初始“点火”条件就需要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因此必须达到“劳森准则”,即生产的能量高于投入时,聚变能才能成为可用的能源。

来自太阳能的能源

如同太阳中心的等离子体,足够的高温高压,才能使电子已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让原子核完全裸露,为核子的碰撞准备条件。而当等离子体的温度达到几千万摄氏度甚至几亿度时,原子核就可以克服斥力聚合在一起。如果同时还有足够的密度和足够长的热能约束时间,释放的能量足以维持所需的温度和压强,这种聚变反应就可以稳定地持续进行。

早在1955年,英国物理学家劳森(John D. Lawson)在一份保密论文中就提出了一个准则: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和约束时间,三者的乘积称为“聚变三重积”,当它达到10^22时,聚变输出的功率,才等于为驱动反应而输入的功率,反应能自持进行。超过这一基本值,核聚变才“有利可图”。1957年,相关论文才得以解密。

苹果a12仿生芯片怎么样

至此,找到实现劳森准则的合理路线图,成了摆在物理学家和工程师面前的国际难题。

也正是因为有发展聚变能源的需求,有核国家才感到保密不利于研究的进展,只有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才能推进核聚变的深入研究。1958年秋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二届和平利用原子能国际会议上达成互相公开研究的协议。

3

两大技术路线,谁会胜出?

在人造的物理环境中,很难实现超高压与超高温兼得,这意味着,人类必须制造出比太阳更极端的高温环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可控热核聚变研究形成了两大分支。一个发展方向是NIF这类的利用超高强度激光在极短的时间内辐照来产生聚变。

而另一种,则是磁约束聚变,即用磁场约束聚变物质。这个路线的主攻方向是托卡马克装置(比如中国的东方超环EAST 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另外还有仿星器,反向场箍缩及磁镜等装置。另一发展方向是惯性约束聚变,主攻方向是激光聚变,另外还在研究轻、重离子束聚变及其它装置。

托卡马克,是磁约束装置的几种类型之一,这个名字是俄语“磁线圈环形真空室”的缩写,它的构想来自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

1954年,第一个磁约束装置建成,它的形状像一个平放的轮胎,在轮胎中,环形的磁场把几亿度高温的等离子体约束在其中,于是,这种环形的磁场又叫磁瓶或磁笼。

华硕a豆14笔记本

托卡马克装置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很强的纵向磁场,跟等离子体电流本身产生的角向磁场合成了具有回转变换的螺距很大的螺旋型磁场。这种磁场位形基本上具备了等离子体的稳定三要素,即平行磁场、磁阱和磁剪切,因而它能有效地克服各种宏观不稳定性。

因此,托卡马克是用于生产可控热核核聚变能中的一个最被深入研究的候选类型。事实上,在NIF本次突破之前,托卡马克类型的磁约束研究常被认为是领先于其他途径,是最有可能率先成功的可控聚变方式。

六十年来,全世界共建造了上百个托卡马克装置,在改善等离子体加热和磁场约束上下足了功夫。

在1970年,苏联托卡马克装置T-3上实现了核聚变能量输出,能量增益因子Q值为十亿分之一。等离子体约束时间很短,大多以毫秒计算,由此各国开始建设大型托卡马克的热潮。美国TFTR,欧洲JET,日本JT-60和俄罗斯的T-15,就是表现特别突出的四个研究装置。

1997年9月22日,联合欧洲环JET又创造输出功率为12900千瓦的世界纪录,Q值达0.60,持续时间2秒。仅过了39天,输出功率又提高到1.61万千瓦,Q值达到0.65。

人们发现,托卡马克装置中约束等离子体的磁场,虽然不怕高温,却很不稳定。为了维持强大的约束磁场,需要非常强大的电流,时间长了,线圈就要发热,寿命非常有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把最新的超导技术引入到托卡马克装置中,使磁约束连续稳态运行成为现实。

托卡马克与NIF方式究竟哪个会胜出?

小爱同学是智能机器人吗

一位研究者告诉笔者:“NIF和托卡马克都是有类似的瓶颈,那就是如何实现能量正收益。托卡马克主要的问题是第一壁的材料,如何长时间约束高温等离子体,实现可自持的核反应。NIF这样的激光惯性约束聚变中,材料问题不是主要问题,毕竟反应的靶丸(capsule)非常小,反应不具有可持续性也是很大问题,然而,反应能量的输出和转移并没有托卡马克成熟。”

目前的中国,我们有自己的托卡马克装置——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托卡马克装置ITER的重要参与方。ITER于2006年启动,是之前各种技术的集大成者,其目标是产生50万千瓦的聚变功率,离子温度1.5亿度,维持至少400秒,放电3000秒,能量增益Q>10。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可浏览)

1.Lawson Criterion for Ignition Exceeded in an Inertial Fusion Experiment H. Abu-Shawareb et al. (Indirect Drive ICF Collaboration) Phys. Rev. Lett. 129, 075001 (2022)

2.Fusion Turns Up the Heat,Matthew Zepf,Helmholtz Institute Jena, Jena, Germany,August 8, 2022• Physics 15, 67

3.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350965-nuclear-fusion-researchers-have-achieved-historic-energy-milestone/

4.https://edition.cnn.com/us/live-news/nuclear-fusion-reaction-us-announcement-12-13-22/index.html

5.https://edition.cnn.com/2022/12/12/politics/nuclear-fusion-energy-us-scientists-climate/index.html

6.https://www.energy.gov/livestream

7.Nuclear Fusion PowerM.R. Gordinier, ... K.R. Schultz, in Encyclopedia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rd Edition), 2003

8.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B0122274105004919

9.https://doi.org/10.1016/B0-12-227410-5/00491-9

制版编辑 | 小圭月


返回网站首页

本文评论
销量持续下滑 双十一或成电视促销关键节点「双十一销售额增长的原因」
近几年国内彩电市场的发展真的不太景气,年销量由2016年的5089万台,跌至2021年的3835万台,是近12年以来销量首度跌破4000万台,可见市场有多么萎靡。不过,各大电视厂商发布新品的热...
日期:11-14
iPhone14 Pro正式曝光_iPhone 14 Pro“光速破发” 苹果的未来靠“SE”
终于,我们期待已久的iPhone 14系列开售。按照往年的惯例,iPhone 14系列开售后,会出现一大批黄牛加价收购要消费者买到的手机,再高价转手卖给别人,有时甚至能加价数千元。今年出了...
日期:09-20
好好的年轻人,为啥偏爱玩弄老相机?「能把人拍年轻的相机」
作者 | 黄瓜汽水题图 | 渣渣郡CCD相机,在小红书一火就是大半年。facebook收购instagram解析曾经被称为电子垃圾的卡片机,这次让广大民间摄影师们跌了个踉跄——不管是玩徕卡的...
日期:11-10
对着手机咳嗽一声,就能检测新冠了?还是剑桥大学出品
新冠病毒的出现,真算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红米note11pro天玑1200如今不断新出现的变种,打乱了整个地球人的生活。新冠之前那种不戴口罩的生活,也许再也回不去了。最近,科学家...
日期:09-15
营养完爆牛奶,比母乳还好?小众奶市场火爆难掩真相_生活提示小众奶真比牛奶更好吗
作者:阮光锋最近几年骆驼奶、娟姗奶、燕麦奶等等小众奶火爆朋友圈。不少商家在宣传的时候,说它们的营养好,接近母乳,有更容易消化吸收等等之类的作用。这些小众奶的营养到底如何...
日期:10-16
危险和机遇并存,二手无人机的春天来了?「无人机比较好的市场机遇」
无人机作为酷炫的代表,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很多飞友对无人机的热爱从业余到专业,甚至手持无人机驾驶证,追求极致的飞行体验。在此过程中,装备升级所替换下的无人机就很有可能会出...
日期:08-25
台湾为什么造不好电动车?「台湾自行车做得为什么那么好」
7年前,马斯克为了炫耀自家工厂,略带几分不屑地踩了一脚富士康:“相比手机,汽车工业非常复杂,你总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告诉他‘给我造辆车’。”马斯克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
日期:11-04
tiktok怎么赚钱?_年轻人在TikTok淘金:赚不到钱的我教人赚钱
白日幻想家能够找到闷声发大财的暗门,是很多人的终极梦想。在海外飞速崛起的TikTok,像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绿洲,无数人盼着能翻过沙漠找到入口。TikTok作为一个拥有超10亿月活的平...
日期:12-08
虚拟人专利布局:大厂吃肉 小厂喝汤
文 | 周鑫雨编辑 | 苏建勋今年互联网企业的关键词,一定少不了“虚拟人”。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记录显示,截至8月30日,今年包含“虚拟人”关键词的专利有173条,而在第三季度公开的就...
日期:09-07
美国抄中国算借鉴?中国团队“CVPR剽窃案”控诉无果 IBM被判无罪
此前,IBM被指巧妙地「借鉴」了中国团队研究成果的CVPR中稿论文,近日,IEEE定案——不构成抄袭。窃idea不算偷?好家伙,真是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今年6月,曝出了一个大瓜: 来自...
日期:08-20
奥特曼卡片捞金内幕_奥特曼卡片挣钱吗
原创首发|蓝字计划作者 | 徐田艺“嗞——嗞——”足有10分钟,老板娘一直蹲在地上,用手拉过一个又一个装满奥特曼卡的纸箱子,利落地封上胶带,头都没抬,手一推,箱子滑出几米远,丈夫弯...
日期:10-19
如何证明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雪花?本特利一生回顾
原标题:如何证明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雪花?Wilson Bentley一生回顾比亚迪3000亿市值IT之家 12 月 26 日消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近日发布的特稿中,分享了威尔逊・本特利(Wil...
日期:12-27
微软Win11支持节能建议_win11省电
  11月9日消息,在近几年,低碳环保也成为各大科技公司的心头大事,微软在这一方面也非常积极,此前Win11率先支持绿色电源,现在微软又给Win11整出了更多的环保功能,设置里会加入节...
日期:11-12
性价比不输红米的联想 是该在生态上好好下功夫了_联想好还是红米好
如果我问你在如今做智能手机的几家厂商当中,生态做的最好的厂商是谁,差友们脑海中首先会想到哪个品牌,是小米、华为还是苹果?这三家应该是目前公认的,软硬件生态做得不错的手机厂...
日期:12-27
一批公关公司起诉互联网公司 与金主撕破脸讨要欠款 细节披露…
出品|三言财经今天有两条消息挺有意思,一条是柔宇科技被多家广告公关公司申请冻结3700余万元,另一个是某电商公司拖欠知乎百万广告费被起诉。这不禁让人好奇,知名互联网公司被...
日期:09-09
特斯拉超级工厂机器人_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炸弹” 或再造“蔚小理”
图源:特斯拉3至5年后,数百万台人形机器人从特斯拉工厂下线,以低至2万美元的价格送往千家万户。“比汽车更便宜!”这是马斯克为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画下的蓝图,震动了机器人...
日期:10-16
阿里想让AliOS成为智能汽车的安卓「ai车载智能系统」
10 月 24 日,有媒体注意到阿里云 YunOS 空间服务的下线公告,显示因业务方向调整,YunOS 空间将在 2023 年 1 月 5 日下线。公告是 7 月 6 日发布的,但在最近才被注意到。图片来自...
日期:10-30
windows10更新版本21H1_微软 Win11 2022 更新博客确认:Win10 22H2 正式版将于 10 月发布
  9 月 21 日消息,所有人都在关注 Windows 11 及其第一个功能更新(现已可供下载),但 Windows 10 对一些人来说也不能成为过去时。微软在一篇描述如何下载 Windows 11 2022...
日期:09-23
差点搞崩英国市场,什么是LDI,这会是下一场雷曼危机吗?
近日,英国人赖以生存的养老金几近崩溃边缘,引发了一场市场巨震,吸引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由于用于抵押的英国国债价格暴跌,英国养老基金面临大规模追加保证金的要求,而抛售国债补...
日期:10-06
抖音月赚几万是真的吗_一个月血赚1600万 抖音这个“隐秘生意”太野了
“何同学杀入抖音了!”10 月 27 日,随着@老师好我叫何同学 在抖音发布了第一支短视频,这位千万粉丝的 B站 UP主,正式入驻了抖音。前两年,互联网平台壁垒森严,网红达人都是独家签约...
日期: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