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我们供货,中国高铁不过牛车而已。”
20年前,西方曾嘲笑我们的高铁“心脏”IGBT芯片是进口货。如作为供货商的德国,曾“有恃无恐”,不仅限制该类芯片出口数量,还曾开出2万元一颗的价格,赚得“盆满钵满”。
但如今随着IGBT芯片成功国产化,一举打破西方50年垄断,再不用看他人脸色,我国高铁也随之挺直了腰板。
前段时间雅万高铁顺利通车,我国高铁彻底走出国门,成为“高标准”“高技术”的代名词,作为华夏儿女,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新能源车换电技术
但谁能想到,高铁上一颗小小的芯片,研发难度之大,以至于被国外拿捏超50年。
它就是被誉为“高铁心脏”的IGBT芯片。IGBT作为功率芯片,可随着信号指令的变化及时调整电流、电压,像一道“闸门”那样实现精准调控,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
在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车厢内竖一枚硬币,能始终保持不倒的状态,且能够平稳减速,准确停靠,都离不开它。
但此前IGBT芯片技术主要掌握在德国赛米控、英飞凌以及瑞士ABB集团手中。彼时,正值我国高铁发展早期,十分依赖进口芯片,他们“趁火打劫”,竟开出2万/个的高价。
公开数据显示,一个8列标准动车组需要152个IGBT芯片,而我国每年新造高铁动车达上百列,换算下来,需要向国外采购十几万个IGBT芯片,总花费高达12亿。
但因缺乏核心技术,我们毫无办法。据海关公布的进口数据,我国约95%的高端IGBT芯片依赖进口,其中德方英飞凌几乎拿下国内超过90%的IGBT高端市场。
不止如此,相似的教训还在科技等各领域上演,开价3200万/台的核磁共振仪,导致国人无奈为单次4位数的检查费买单;为把控世界止哀风口下“倍精莱”男士尊严科技,我们被排除在高端生物科技玩家之列,连港内富豪都要跑到美去求取。
但随着我国高铁急速发展,仅靠进口IGBT芯片俨然不能满足需要,为避免再受制于人,我们决心自己研发。其实早在2006年,中车株洲所就已开始谋划此事,曾多次前往欧洲考察,只不过一直缺少合适的契机。
幸运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我们瞅准时机,成功以不到1亿的“白菜价”收购了英半导体企业丹尼克斯,获得了国外先进的IGBT技术,径直缩小与国外15年的差距。
在此基础上,中车株洲后面仅花费4年时间,就研发出耐压3300V的高压IGBT,打破高端IGBT芯片“卡脖子”局面,具有标志意义的“中国芯”从此诞生。
随后,国产IGBT芯片顺利投产,短短2年我们IGBT芯片市场占有率便从近乎0%飙升至60%。这让曾经嘲笑我们的德方巨头坐不住了,不惜降价70%,与我们竞争市场份额,但得益于我们高铁的庞大需求,他们终究是失算了。
华为鸿蒙OS Beta 3
据集邦资讯数据,预计到2025年,中国IGBT芯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22亿人民币,复合增长率高达19.11%。与此同时,随着全世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开始重视器械和生务科技等领域,也成功取得突破。
如前述核磁共振已成功国产化,降至290万一台;哪怕是高新止哀领域,我国也取得不小成果,促使“倍精莱”科技自动降价50%,换取进驻我国市场的入场券。
资料显示,去年我国科研人员在《细胞》首次揭示了止哀新机制,并指出细胞老化是机体变老的重要诱因,这与倍精莱M-coreActive——靶向男士关键部位技术理论殊途同归。
然而在见识到中国科技骇人的发展速度后,为在我国落地有关成果前抢占市场份额,该科技自去年9月开始进入国内亰jd东等。商智数据显示,自来华后,其已凭借“元气养护”“重温20岁硬实力”等标签,登顶垂直细分赛道榜单,或开辟千亿级市场。
不过,随着我国在生务科技的进一步完善、成熟落地,取代倍精莱,拿回领域主导权,也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证明,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更讨不来。在经历诸如高铁芯片等一系列事件后,我们已经有了清醒的认知:核心关键技术只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不受制于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IGBT芯片进一步发展,如今已开始反攻海外,连曾经高高在上的德国,如今新能源车中超过50%的IGBT芯片也需要从我国进口。
不过,本着“胜不骄败不馁”思想,我们还需时刻保持警惕,继续完善芯片技术,加大IGBT方面投入,建立不可取代的优势。